只有国资委监管大非还不够

曹中铭 原创 | 2009-01-16 08:4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009-01-16《上海证券报》    
  
    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上周那番国资委绝对会从维护资本市场大局出发,加强监管“大非”的表态,传出的信息非常明确,至少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套现问题上,让市场吃了颗“定心丸”。股改大小非的疯狂套现早就让市场不堪重负,而大小非的抛售也曾被市场解读为股指暴跌的“罪魁祸首”。尽管中国证监会的有关人员认为大小非的减持并不可怕,但事实说明,大小非的套现不仅具有抽血的负面效应,更是对市场信心的莫大打击。退一步讲,大小非的套现要真不是大麻烦,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不就成了画蛇添足?

  泸州老窖国有股份的减持揭开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大非)套现的序幕,此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非时有减持。如果占据市场绝大部分股份的国有股亦纷纷减持套现,其后果显然是灾难性的。也正因为如此,与其说市场害怕众多小非的减持,倒不如说对于国有大非的套现更为恐惧。

  实际上,出于战略控股需要,央企上市公司国有股鲜有减持,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亦同样如此,国有股份的减持更多发生在地方企业中。因此,季晓南所针对的对象,应该主要集中于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流转。但是,依笔者之见,目前A股市场上并非只是国有股份的“一股独大”。随着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上市,这些民营上市公司大非是否会减持同样令市场关注。

  去年深交所在《深市主板解除限售及减持特点分析》中曾分析说,作为产业投资人的大非倾向于持有股份,而作为财务投资人的小非是以股权投资盈利为目的,基本上并不打算长期持有,是减持的主要力量。而中登公司截至去年11月份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即使如此,并不意味着大非就不会减持套现,也不意味着大非对于市场的后续影响可以被漠视。

  资本市场“利”字当头,如果股价上涨过快过猛,必然会引发大非的减持冲动,这一点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对于那么没有发展前景,缺乏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大非的减持套现并不会让市场感到意外。因此,即使有了国资委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流转的动态监管,市场对于其他上市公司大非的减持仍然格外担忧。

  问题是,无论是当初的股改契约,还是证监会的《指导意见》,均不能禁止这些上市公司大非的减持行为。否则,就意味着股改的失败与市场的倒退。

  回首看,众多大非在股指大幅暴跌的背景下仍然不忘减持,除了上市公司本身的问题外,当初对于企业上市的把关不严同样难辞其咎。事实上,诸多缺乏成长性的企业匆忙进入证券市场,不仅没有多少投资价值,导致市场为其埋单,还导致了市场频频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怪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证监会发审委的严格把关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在股改大小非的冲击波过后,市场还将迎来大小限的上市流通。

    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09-01/16/content_66866444.htm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