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板的高市盈率说起——(10月15日)

贾春宝 原创 | 2009-10-15 11:2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从创业板的高市盈率说起——

 

关键词:中国股市  创业板  内外有别  和谐 

 

新的一批创业板在10月中旬上市,平均市盈率高达57.5倍以上,鼎汉科技竟然达到了82倍。

这都是让人汗颜的数字,让我们为创业板喝彩的同时,难免有些担忧。

谁能等到那么时间去收回自己的成本?这到底是在鼓励创新,还是给创新背上重负,让我们举步维艰?——或者创业板无它,仅仅是前期进入的投资人疯狂敛财的一种手段和渠道。而创业的团队与项目,不过是投资人实现快速利益回报的工具。

当创业企业荣登创业板的宝座,貌似高额的身价仅仅成为一个数字,没有制度允许的“集结号”吹响,就不能撤离自己的阵地,即使是自己打光了,都要尽责地钉死在阵地上,避免真正的出资人“被咬死”。而那些实际的真金白银的回报都被投资人收入囊中,投资人做到了落袋为安,那么创业的团队呢?

 

中国股市的怪现象不仅如此,而且不分红成为中国式上市企业的常态,能够采取分红方法回馈中小股民的却是凤毛麟角的,或者是极其意外的特例了,即使有利润,怕也是仅仅停留在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同时,中国股市的另一大特色,是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机制,缺乏完整的体系与制度保障的单向性的投资决策,更是加深了中国股市制度建设中的投机氛围。

——难道这是健康而正常的投资渠道吗?

或许从内心深处,中国股市游戏规则制订者的出发点就不是完善投资渠道,要实现的其实是融资功能。

 

股市的长期投资功能被投机所取代,同时,上市公司的“摘牌制度”却没有建立并完善起来,高市盈率与不分红,加上其他的种种中国特色,导致中国的股市就是披在投资外衣下的投机环境。在那种环境下生存,即使想做投资者,长期持有,都会最终被别人笑。

自从排斥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一天开始,中国人已经被教育得视投机为不齿的洪水猛兽了,却没有想到: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放眼望去,所谓股市的投资其实不过是在指数与股价上炒来炒去,低吸高抛,那难道不是标准的投机商的行为吗!而且是投机的因素占90%以上的绝大部分。

在中国遵循价值投资与战略投资的,可谓凤毛麟角或者是另类了,就连巴菲特那样奉行长期投资的,持有中石油的股权,也是适当抛弃。

 

反观其他国家,即使是作为近邻的日本与韩国,哪个国家的股市的融资功能有中国这般强大?而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哪个不是执行的底价策略?而且要以定期分红为“赠品”;

中国的股市确实让人难以恭维,每当看到这些差距,就有如骨鲠在喉。

 

1014,在金融危机一周年之后,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一举重返10000点大关,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摩根大通与英特尔好于预期的第三季度报表,据英特尔的CEO表示,在其他市场均没有什么起色,支撑这一成果的是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

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回升的引擎与火车头。

 

再看产品与产业市场,老外之间虽然也存在竞争,但在中国这个市场的问题上,都是合作的赚钱机会,是在做各行业的细分市场。外来品来到中国,总是给人以品质高、正宗、价高利高的感觉,当利润率高了,效仿者就会追随,就会有其他的外来商品蜂拥而至。

这一点有如一个人到远方的都市里去打工,发现那边的钱比自己家里的钱好赚,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把更多的本乡人带出来。

但中国的商品出去,却只能用廉价而薄利的策略,比如“三来一补”的加工厂,而且完全是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在形象上都难以摆脱品牌与技术含量低、品质与服务等级低,价格与利润率低等特点的。

中国的东西出去,即使在顶级产品、即使是贡品,都要被扒下所有包装看本质,把价格压到最低;而外国的东西进来,即使再垃圾,即使是淘汰货,都要重新换上新包装,把价格抬到很高,明明仅仅是“挠挠”两个字,都要包上五光十色的纸,卖到偏方的价格。

 

这种内外有别的不平衡来源于中国民间的日常生活。

在民间百姓的具体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要先给客人夹菜,要把最好的东西拿来待客,以展示最好的形象,连送礼都要送最好的,吃饭也要吃最高档的,面对客人的时候,即使自己活得再苦再累都要如此,否则就是不懂礼数。其实最好的朋友都是不会讲礼数的,来了之后,困了就睡、渴了就喝、不吃饭的话饿的是自己,如此才是最实在的待客之道。

中国就是在如此的矛盾中生活的。明明是被老外当作乡下人般实在,却要把自己描绘成为更注重形象的都市人,到处都以国际化的礼仪来对待老外。

比如明明是老外来了中国,想要感受中国纯朴的乡土风情,我们非要给他配上翻译,即使自己的水平再低,连打招呼都不会,还要堆上一张笑脸,跟老外说那些谁都听不懂的外语。对那些说错了话的老外,都要宽容地奉上笑脸。

 

再看政府,我们每天都要花掉难以计数的白花花的银子,每年为了采购,都要花上数百万美元、甚至是数千万欧元的时候,眼睛眨都不眨。

那些银子换来的是什么呢?

在国际化采购、针对别人的订单中,很多都是在用真金白银去换取别人很虚空的东西,或者是已经过时的技术,或者是需要维护与零配件的设备,或者是带给就业带来更多压力的更多外籍专业人士,或者是与中国制度难以匹配的制度。

再看我们对外出口换回了什么?

超级低廉的价格与利润,还要承受从主管机构到渠道协作伙伴的“层层盘剥”、合资企业中外方的股权分流,好不容易沉淀下来的贸易顺差,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外汇储备,都变成了原本廉价的纸,甚至是虚得不能再虚的数字。

自己的国民百姓都生活在疾苦之中,还要先与别人共渡难关。这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任何时候,矛盾都是痛苦的。但中国人从上到下,似乎已经习惯于生活在扭曲的环境与状态中,细细想来,其实矛盾也是导致生活压力大的根本因素之一,更是创造和谐过程中最为难以突破的瓶颈。

本人多年的好朋友、专注于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服务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向晴女士曾经说过,其实和谐是三个层面的,人与自然(动物、植物等等)的和谐,人与社会(身边人与关系网)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己(行为与心灵)的和谐,而其中的核心基础是人与自己的和谐。

 

不和谐的时候,人就更容易感觉到累。

当人感觉到累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歇歇了,也只有感觉累的时候,才会去思考、去总结、去评判自己的是非成败,那很多时候都是暮年需要去做的事情,甚至有些人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了,似乎一辈子都在给别人活了,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人就是这样:小的时候不知道为谁,中年的时候明确了是为别人,到老了却依然无法为自己。

小的时候要为父母颜面而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表扬,到更好的学校去进修,即使失去了自主思考与表达的权利,都要那么做,因为那是你的职责与本份。

假如在毕业之前为自己活,受到的仅仅是外界的些许指责的话,那么毕业了就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不管是年纪越来越大的父母、岳父母,还是从女朋友逐步升格为老婆的那个人,或者是从临时打发寂寞结识而逐渐“转正”的情人以及他们身后注定要出现的孩子与老人。当你年老力衰,终于可以仰仗儿女尽孝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压力更大,还不如继续自力更生,甚至为他们买房、结婚、养育下一代略微多尽一些力量。

 

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就需要为老板而活,为老板排忧解难,为老板多承担一些压力,甚至某些时候要突破自己道德底线地去欺骗、榨取一些别人的利益。

也许,只有自私的才是真实的,才是本能与本性的表现,相反忘我就是一种礼数,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难道不是一种虚伪吗?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或许自私才是真正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贾春宝

20091015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bekings@yahoo.cn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