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周末杂谈——波动的均衡

丁兴发 原创 | 2009-10-18 13:46 | 收藏 | 投票

       大凡对股市有所涉及的(研究和实战),都各有自己固执的观点。股市是虚拟经济中的复杂耗散结构,构造的成分比较复杂,因此无法用单一的参照坐标来进行细致的解剖,这也一直是许多学院派专家深感头痛的事情。

       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论模型可以清晰地解释中国的股市的股市波动。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此,现有的分析模型大多建立在美国的一些经典理论学家的分析逻辑上。无论是对趋势的分析,还是对波浪的运用,大多是西方的痕迹。但西方的研究坐标系与中国的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比如美欧,以完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为出发原点,以双边交易为参照,才出现了一些关于股市波动的规律解读。而中国,直到目前还是一个单边市场。这就导致西方理论体系在中国的水土不服的尴尬状况,这也是一些“洋学生”被中国的“土八路”pk下去的主要原因之一。

       抛开基本面研究对战略的影响不说,股市需要的技术面上的战术组合运用,目前都是建立在对趋势的解读和运用上。这也为大多数技术派人士所共识。但对趋势的把握,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事情。从波动的本质上来看,趋势只是对运动的惯性(概率)的表象运行结果,是对空间目标的一种解读。而对影响运动的本质(能量)的统计也只是数量上的,非质量上的。这显示,对趋势的运用更多地体现出经验主义的情节。经验主义就伴生着情绪。

       笔者在实战中,一直都对资金(能量)、情绪、价格的协调度进行监控,发现这些交易中的重要环节是相互约束的,互为因果的。但如何确立出操作模型,依然没有量化指标。因为现有的工具中,还找不出其中的均衡值。

       这需要更多的样本,才可能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和领悟。在抛开基本面研究对选股系统的影响外,我们在战术操作中,非常重视时间对上述条件的约束。也许,时间才是获得均衡值的关键。笔者一直很自信地以为,我们的操作已近非常贴近股市的波动本质了。在对时间的变动关系上,运用现有工具中对资金和情绪的监测指标,协同空间的波动原理,基本可以切入到30-60分钟这样的细小波动中,正反都做。这种切割,可以让趋势和反向决策所造成的失误被严格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并且屡屡得手,被放大到日线的系统上,交易的准确率相当高。

       获取胜率是进行复利积累的关键。我们在对股市波动均衡的分析与运用上,已近超越了常规的操作范畴。当然,这种运用还需要在未来的双边波动中去检阅。目前的单边市场上的正常运行,不代表双边市场上的合理运行。而确定实用范围才是关键。

       我们发现,股市因均衡而波动,股市因波动而均衡。一个存在于有形,一个存在于无形。波动与均衡符合二元构造法则。而波动相对于均衡值的偏离度,就是可以进行相对的空间量化。这种量化,对确立阶段操作模型,进行多空选择非常有帮助。

       我们将继续在后期交易中发表我们的反向交易策略观点。这种策略就是对均衡与波动关系在时间上的制衡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于是每一次的操作策略,都是被简单的模型约束后的观点。从周线和日线操作到更小的单元,我们已经获得无数成功的样本。这将激励笔者继续以实战研究为主,获取理论逻辑为辅的操作进程。

       大道无形。这一点,确实影响到许多交易者。

个人简介
诚实,善良,敬业可以包容我的人生观。
每日关注 更多
丁兴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