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新股发行价格不理性 如何理性投资?

曹中铭 原创 | 2009-10-22 07:4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国证监会10月23日举行创业板开板仪式,本月30日深交所将举行创业板开市仪式。首批28家新股的集体挂牌,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创业板新股还未发行,相关的风险教育与风险控制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创业板开户制度、深交所关于创业板新股挂牌首日区别于主板与中小板的临时停牌制度等。在多种场合,监管层相关人员在谈到创业板时,几乎言必称“风险”。特别是,在创业板开板开市时间确定之后,关于创业板市场几乎满是“风险”之声。而为了监控创业板,深交所表示,将对大笔集中申报、连续申报、高价申报或频繁撤销申报等四种异常交易行为进行严查。并且特别提醒投资者,欲参与首日交易,应仔细阅读有关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等信息披露文件,理性投资,切勿盲目跟风炒作。

    又是严查异常交易,又是特别提醒,深交所防范创业板风险的良苦用心不容置疑。其实,即使是沪深主板或中小板,防范市场的系统性或非系统性风险,亦是应有之义,更何况是隐藏着巨大风险的创业板。但是,在目前的现实下,创业板新股发行价格不理性,却如何要求参与的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呢?

    从第一批到第三批的创业板新股发行,其平均发行市盈率从55倍到57.19倍再到57.51倍,一批比一批高,呈现出“芝麻开花”之势。个股发行市盈率上,亦是不断拓展“空间”,第一批神州泰岳68.80倍,第二批鼎汉技术82.22倍,第三批宝德股份81.67倍。高市盈率发行的背后是高风险,这一点毋庸置疑。更何况这些个股还没有经过二级市场的炒作,就已经是满身的泡沫了。正是因为创业板新股的高市盈率发行,才导致了28家公司原计划募集73.9亿元资金,而实际募资达到152.78亿元,大大超过了原计划。

    创业板新股的理性投资,须从其理性的发行价格开始,否则,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除非像深交所提醒的“切勿盲目跟风炒作”那样,投资者都不参与。但话说回来,如果投资者不参与创业板,或者参与者较少,不仅说明其新股发行价格的离谱,也将意味着开设创业板的失败。显然,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然而,创业板新股超高市盈率发行已成事实,如果这些满身泡沫的新股再经过二级市场的炒作,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因此,所谓的“理性投资”,至少对于创业板首批挂牌的新股而言,并不具备任何实质上的意义。

    事实上,这些创业板新股只不过是贴上了创业板的“标签”而已。无论是从其质地、募集金额还是所属行业、成立时间等多方面来分析,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已达到了中小板或主板的上市条件,但因为跻身于创业板,却被市场“另眼相看”。

    笔者以为,对于创业板的高市盈率发行,并由此导致的大幅超募现象,监管层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窗口指导”。毕竟,目前所谓的“市场化发行”,本质上只有其躯壳,却没有其中的内涵。只有创业板新股发行价格理性了,才会有参与者理性投资的基础。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