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股接连破发,拷问管理层眼中的“市场化”成色?

郝金刚 原创 | 2009-12-24 14:10 | 收藏 | 投票

  继12月14日,招商证券盘中跌破发行价31元,正式宣告破发之后,昨日大盘股齐齐刮起破发风:中国中冶跳空低开、开盘即告破发;中国重工稍坐抵抗后也于10点过后破发。近期的弱势大盘再也不能承重新股的高PE值的时候,已有三支大盘股宣告破发。

    大盘股接连破发,拷问管理层眼中的“市场化”成色?

  自从IPO开闸以来,由于市场过度“市场化”(发行制度的不开放),一级市场上机构在申购中过于亢奋,供给作用导致“物以稀为贵”,将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不断推高。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新发个股超高市盈率已蔚然成风。据Wind资讯数据,7月份6家首发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3.743倍;8月份,14家首发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0.016倍;9月份18家首发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是46.523倍;10月份及11月份,分别有25家、12家首发新股,其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53.066倍、52.088倍;进入12月份,35家首发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65.584倍,创出2006年以来的新高。A股市场的新股发信远远高于成熟市场水平,中国股市的新股正逐渐晋升为全球最贵。

  此外,据相关资料统计,今年以来已完成发行的个股23只,募集资金总额高达760.0亿元,超出发行人拟募集资金156.5亿元,超出比例为25.9%。20只中小板个股实际募集资金130.8亿元,超出发行人拟募集资金比例高达66.7%。众所周知,新股发行市盈率与IPO募资规模成正比,市盈率越高,发行价也就越高,发行方获得的融资额也就越大。这种新股发行的过度“市场化”催生的高溢价、高估值,正是一级市场上机构丧失理性的申购行为,为“破发”埋下隐患,也给二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带来风险。由于新股高市盈率发行加上过快的融资节奏是导致近期大盘积极败退的主要原因,大盘的萎靡不振继而又加速了新股大跌以及面临破发危险。

  正如著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在《新股高价发行带来四大恶果》中总结的一样,首先由于高价发行等于直接向二级市场注入泡沫;其次,超募现象非常严重,流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资源;其三,大盘股的高价发行导致破发接二连三;最后,无论多么优秀的公司,由于在上市之前就已经被高估,已经变得毫无投资价值,破发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真正的市场化的价格的形成不能等同于在某些利益相关者制定下的高价发行,而要在相对平衡的约束机制下形成买卖双方价格博弈,最后才能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由于发行人、承销商和保荐人在毫无自我约束的条件下自我定价。这种只依靠卖方市场造就的价格形成机制,肯定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最终让市场发展变得岌岌可危,我想这并不是管理层对待市场的态度。因此,要是管理层真正呵护市场,让市场真正发挥其融资功能,就必须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不要总是紧盯卖方市场,也要顾及买方市场,只有买房和卖方在公平、公正、合理的机制下,才能让市场健康地发展。

  

个人简介
关心经济、关注民生,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头百姓。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