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摒弃6100点炒股思维

董登新 原创 | 2009-02-05 08:24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彻底摒弃6100点炒股思维

——学会适应低市盈率环境生存法则!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在股权分置年代,股市经常性大起大落、暴涨暴跌,已成为中国投资者的惯性思维:每逢牛市,大盘平均市盈率严重高企,最高可冲至70——80倍;相反,每逢熊市,大盘平均市盈率则会大跌至20——30倍,尽管如此,熊市底部的大盘平均市盈率却仍然高于牛市时的发达国际市场。这就是6100点之前的中国股市的过去!

  然而,在经历6100点的大泡沫之后,中国股市重新洗牌,大盘结构首次历史性地被“全流通时代”的到来而彻底改写。上证综指从6100点一路暴跌至1600点,最高股价从300元暴跌至30元,所耗时间均不到一年,与此相对应,大盘平均市盈率也从巅峰时刻的80倍附近一路滑落至15倍以下,大有向西方发达市场“标准”一步靠扰之势。不过,在此危机时刻,中国的“政策市”率先企稳,终于重新站在了2000点之上!

  在股市从1600点到2000点的反弹过程中,虽是弱市反弹,且仍属熊市范畴,但投机炒作依然是“熊市也疯狂”,似乎丝毫也不亚于牛市,即便在人们高呼“救市”之时。截至2008年底,尽管指数从最低点反弹幅度不到10%,但从个股上看反弹幅度超过100%的不计其数,久违的“赚钱效应”也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参与热情,市场活跃度大大提高,尤其是题材类、确定增长类、小市值等股票表现令人眼花缭乱。为此,不少股民开始期盼自己所买的股票能够尽快重回6100点时的高位,很显然,这种想法在“全流通时代”已是很不切实际的。

  对此,有人可能会问:2007年曾经创出300元天价的股票还会重回300元吗?还有200元的股票呢?或者有人干脆就问:中石油还会再回48.6元吗?在此,我只能告诉你:切莫再用6100点的炒股思维来看今天的股市!

  我们必须坚决摒弃6100点时的炒股思维,更不能再用6100点时的股价高度来幻想今天股价的未来!理由很简单,中国股市结构已发生了三大质变:

  (1)正如我们要习惯6——8%的GDP增速一样,中国股民也要学会有耐性地、从容地适应“慢牛短熊”的运行格局。

  30年改革开放,中国GDP以年均10%的世界最高速度增长,尤其是2002——2007年间中国GDP连续6年增速超过10%,这是30年工业化高增长的终极。2006——2007年的大牛市,正是这一数量扩张型、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的最后冲刺和潜能释放。这意味着“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在30年间的超高速增长,终于在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大熊市中画上句号。

  可以肯定,始于2009年的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必将放弃GDP总量的单纯高增长,并从产业结构大调整中重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新机制。因此,可以肯定,“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业绝不再是下一个30年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18年来,始终由经济高增长引领下的股市大扩张,在遭受2008年的双重磨难后,必将转型步入“结构调整”和“依法治市”阶段。

  所谓“结构调整”,即市场结构调整,包括建立多层次股市(主板、创业板和OTC),创设多层次证券市场(包括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股指期货市场和融资融券业务),推进证券市场国际化(包括港股直通车、美股直通车等)。

  所谓“依法治市”,即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制度,提高证监会的监管效率和水平,严厉打击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依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正常秩序。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数量型扩张的经济增长速度必将大打折扣,相应地,股市运行特征将会质变为:大盘平均市盈率的“涨幅”将会慢于每股收益的增长速度,从而有利于“慢牛短熊”运行模式的形成。

  (2)证券投资基金的糟糕表现带给广大银行储户血淋淋的教训,像2006——2007年那样全国“储户”瞬间变“基民”的壮观景象将难再现。

  众所周知,凭借连续多年的GDP超过10%的高增长,以及2005年股市的过度暴跌(一度跌破千点大关),2006年中国股市开始大反转,滞后的牛市终于再次被启动。顺应2005年的股改东风,尤其是凭助着2006年下半年“储户”变“基民”的全国性群众运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成为了一夜成名的“暴发户”!

  事实上,这些开放式基金大多都是在一夜之间匆忙上马、注册设立的,这些开放式基金从未见证过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也无任何历史业绩记录,正是在中国这一轮最普通的牛市进程中,这些年轻的基金公司和年轻的基金经理们不知疲倦、不畏风险地投身到了这一轮“造牛”运动中去,并充当了给这一轮牛市注入大量泡沫的急先锋。

  2006年的确带给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瞎猫碰死老鼠”的好运,于是,它们便大着胆子向全国的银行储户许诺100%的年收益率,从而为吸纳储户资金拚命地兜售它们的“理财观”和“营销观”。2006年底和2007年初,在股市赚钱效应以及基金公司大力蛊惑和怂恿下,全国大批不懂股票的银行储户一夜之间变身“基民”,大量银行存款流入基金公司,并成为基金炒股的巨额资金来源。在源源不断的银行存款流入的支撑下,基金更是大着胆子暴炒泡沫。应该说,在短短两年之内,中国股市从1000点炒上6100点,大盘涨幅高达500%,最终导致中国股市“涨过头”,投机过剩、泡沫累累,这一战绩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当然,更有广大基民的汗马功劳。

  时过境迁,大熊市终于让全国广大银行储户认清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本来面目:年轻的基金公司、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基金经理们,它们除了豪言壮胆,几乎没有留给基民任何好印象。君不见,截止2008年10月底,竟有不少的基金公司将基民交给它们的每份基金1元的面值“玩”到只剩两毛钱、三毛钱或四毛钱,亏损远超大盘跌幅!这样的基金公司怎能赢得全国银行储户的信任?因为它们已经伤透了广大基民急于致富的那颗脆弱的心。当然,这种反面教训也许对基民而言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基金教育了基民,基金让中国储户投资更理性,理财更实际。因此,可以肯定,在以后的牛市中,很难再现“储户”一夜变“基民”的壮观景象。

  (3)随着“后股改时代”即将终结,2010年,中国股市将正式步入标准的“全流通时代”和“低市盈率时代”。

  18年来,由于“股权分置”的原因,上市公司的大量股本无法“全流通”,全部上市公司流通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仅不足30%。过于狭小的“流通股本”,无法容纳大资金的投资需求,尤其是给过度投机和股价操纵在客观上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18年来,中国股市一直在重复地表演着“昨天的故事”:一旦牛市到来,各路资金蜂涌而入,容量狭窄的股市很容易被炒得人仰马翻,股价一飞冲天,股指一步到位,大盘平均市盈率更是直扑80倍而去!相反,一旦熊市到来,各路资金瞬间消失,股市便跌落千丈,人气涣散,股市暴跌一步到位。在这样一种“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的市场运行格局中,中国股市似乎永远长不大似的,涨过头必然跌过头,涨有多高,跌有多深。

  2005年,中国证监会终于下定决心着手解决“股权分置”的历史问题。此时,股改正好迎合了2006年大牛市启动的客观要求,借着大牛市的东风,基金和机构将“股改”视作股权分置的中国股市的“最后晚餐”,他们不遗余力地借“股改”题材,大肆炒作,拚命豪赌,终于酿成了中国股市有史以来的最大泡沫。然而,1000点炒到6100点仅用了两年时间,而从6100点炒到1600点则更快,仅用了12个月!为此,中国股市的跌幅远远超过了世界金融海啸中心的美国股市。这样的结局,当然不能看作是对中国股市的一种讽刺!

  大熊市加上金融海啸,一切终于水落石出,泡沫最终灰飞烟灭,理性重回市场。2009年,后股改时代步入尾声,2010年,中国股市将步入真正的“全流通时代”。随着股本结构的质变,中国股市“一步到位”、“一夜暴富”、“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的传统运行格局必将成为历史。可以预料,全流通时代,股价重心必将整体下移,大盘平均市盈率的合理区间将被重新改写:也许30——40倍的平均市盈率就是牛市的顶峰,80倍的市盈率将成为可望而不及可的历史;同样,5——15倍的平均市盈率将是熊市的底部,也就是说,今后的熊市底部的平均市盈率不再可能高企在20倍之上。

  因此,中国投资者必须适应在“低市盈率”环境下生存!彻底放弃牛市80倍市盈率的老黄历!可以预料,中国股市一定会逐渐步入“慢牛短熊”的良性运行格局。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董登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