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证券硕鼠需长抓不懈

曹中铭 原创 | 2009-05-22 08:46 | 收藏 | 投票

    某种意义上,周蔷“老鼠仓”被曝光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为跟随着同一基金公司的旗下基金同进同出,因为涉及多只股票,更因为盈利巨大,所以才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融通基金公司由于内控不严,“防火墙”形同虚设,更由于“某从业人员”的“个人问题”,而导致自身的形象打折。

    “周蔷老鼠仓事件”反映出证券市场监管上的漏洞,也说明维护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对于证券硕鼠的打击还任重而道远。相对于其它隐藏更深危害更大并且还没有被发现的证券硕鼠而言,“周蔷”显然是“不幸”的。毕竟,事件曝光之后,付出代价将不可避免。

    证券硕鼠的危害性自不待言。在其自身获取了巨大利益的同时,留给市场的却是“一地鸡毛”:市场遭遇亵渎,“三公”原则遭到践踏,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遭到侵害。

    从掌控市场大权或曾经在监管部门工作过的王小石、王益、肖时庆,到上市公司频频产生的内幕交易、利益输送,到某些证券咨询机构的“黑嘴”,再到唐健“老鼠仓”、周蔷“老鼠仓”等,其背后无不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事实上,这是一条少数人获利,却损害整个市场利益的利益链。

    打击证券硕鼠需长抓不懈,并非仅仅只是监管层制订出规章制度那么简单,更需要市场形成一股合力,一股“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合力。

    毋庸置疑,目前对于证券硕鼠的处罚力度过于宽松,是证券硕鼠频频违规的根源之一。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证券硕鼠有活动的空间与生存的土壤。因此,违规成本低一再遭到市场的诟病。

    从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最终进行立案,到今年1月份,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证监会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再到《刑法修正(七)》,对证券、期货交易中的“老鼠仓”等内幕交易行为加大了惩罚力度等措施,体现了市场的进步。尽管如此,还远远不够。

    无论是上述的监管层的相关人员、上市公司的交易内幕,还是证券“黑嘴”与“老鼠仓事件”,本质上都是一种“赤裸裸”的违规违法行为。有的产生于监管层面,有的出现在上市公司,而有的则产生于市场中。作为监管层,需要扪心自问的是:为什么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会有证券硕鼠在到处乱窜?

    中国证监会的相关人员表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去年以来证监会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9起,其中上市公司类案件6起,内幕交易案8起,操纵市场案2起,非法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案2起,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挪用资金案1起。应该说,自2007年11月中国证监会成立稽查总队对证券市场形成垂直监管以来,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但从中我们也看到违规违法事件的“全面性”与广泛性,也就从侧面说明了,证券硕鼠的违规行为,已经触及到市场的多个角落。

    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在全球各国都经常发生着,并非只具有“中国特色”。问题在于,如何能够将A股市场的类似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将其危害性消灭于萌芽状态?实际上,目前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条框框虽然涉及面广,但“粗线条”的较多,操作性不强,“对症下药”较为困难,也为打击证券硕鼠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

    违规就应该付出代价,治乱也须用重典。否则,年年打击证券硕鼠,而证券硕鼠仍然频频猖狂活动的尴尬就无法消除。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