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还有多高的发行市盈率未现身?

曹中铭 原创 | 2009-08-04 08:0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国建筑A股发行确定的价格区间为3.96元/股-4.18元/股,对应的2008 年的市盈率水平为:48.59 倍至51.29 倍。根据新股发行的定价“传统”,中国建筑最终的发行价为4.18元将毫无悬念,也就意味着其发行市盈率将高达51.29 倍。

    此前,中小板三只新股由于其盘子较小,发行市盈率基本上在31倍左右,主板首单四川成渝,因为发行量达到5亿股,其发行市盈率为20倍,反而是发行120亿股的“巨无霸”中国建筑,无论是相对于四川成渝,还是中小板的三只新股,其发行市盈率均堪称“天价”。也正因为如此,才受到中国证监会的特别关注,并要求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进一步对定价作出说明。

    显然,即使是发行人中国建筑与保荐人中金公司作出说明的理由站不住脚,都无法改变中国建筑高价发行的事实。以超过50倍的市盈率发行,中国建筑还未上市股价就已经充满了“泡沫”。并且,相对于沪市的27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也几乎高出一倍。

    近期房地产类股票走势强劲,因为“未来房地产业务将是其发展的重点”,中国建筑因之享受了较高的溢价发行。尽管如此,也不应该是中国建筑以高价发行的方式实施“圈钱”的理由。

    如果说当年中国远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能分别以超高的市盈率发行,是因为其时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并且还可能面临着监管层的“窗口指导”的话,那么,在《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已经实施,监管层也淡化了“窗口指导”背景下的市场化发行,为何新股发行市盈率仍然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景象呢?

    毫无疑问,中国建筑能够高价发行,并非是什么“偶然事件”。首先,虽然目前中国证监会对于新股发行价格不再进行“窗口指导”了,但从IPO首单桂林三金开始,保荐人的发行价格“指导”却从没断过,如此次中金公司给出的价格区间为3.39元-4.25元。从前面四只新股的发行价格来看,其发行价格几乎都落在保荐人提供的参考价格区间中,并且基本上都接近其上限。如此事实,一方面保证了发行人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实际上为新股最终发行定价提供了“依据”。

    其次,在机构投资者申购新股几乎都被“赶”到网下之后,如果欲分享新股的一杯羹,就必须报高价,否则将失去配售资格。这样的格局,也就意味着机构投资者报价越高,其配售新股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此又无形中导致机构投资者竞相报高价,进而推高了新股的发行价格。因此,对于在“市场化”条件下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步步高升”,投资者不应该感到意外。

    事实上,机构投资者竞相报高价,凸显出《指导意见》的“硬伤”,也说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与缺陷。笔者曾经多次指出,只有将询价机构的切身利益与新股的发行价格“挂钩”,新股发行价格才会趋向合理,竞相报高价的局面才会打破。

    从IPO首单桂林三金以32.89倍的市盈率发行,到中国建筑的51.29 倍,不仅仅只是新股高价发行这么简单。在机构投资者为了博取新股利益蛋糕的情形下,不改革目前的新股询价模式,“中国建筑第二”、“中国建筑第三”等闹剧今后的频频上演决非什么“新闻”。那么,新股还有多高的发行市盈率未现身呢?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