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看待创业板解禁后时代

卫战胜 原创 | 2010-11-26 23:58 | 收藏 | 投票

客观的看待创业板解禁后时代

 

——回复《新经济》记者苏晖

 

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众多高管在解禁前就纷纷辞职的现象,你们是如何看待的?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今天开了一个远程会议。参加谈论的人员:

 

上海易销通讯公司董事长:薛

凡客公司:胥

资本时代总编:鲍

证券时报:周

软资科技:朱

湖南新能源基金:卫

华夏时报记者:萧

新浪产权:魏

广州海汇投资:李

北京海淀区政府:赵

雍和宫后门高人:茅

 

首先,这个纷纷辞职倒底是什么比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其次,背后的原因是否有明确的共性?是人的因素还是公司治理因素,又或者是制度因素?最后,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市场经济的规则没有建立起来,此种现象出现也就有了必然的性质。市场经济是制度,在短期来看,制度是可以改良文化的。我们的创业板是没有理念和理性的怪胎。高管辞职,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误 -- 这是自然的选择。还是在我们的外部环境,没有一个让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管理者专注于理想的气候。能怨谁?有些创业高管就是不看好后市,急于套现。另外一些,就是暴发户心态啊.即便看好后市,但急于套现享受。这就好比,一个人捡了个古董,明明知道价值可能上千万,但如果他是个穷光蛋,有人出几百万他一般就会急于脱手.所以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不看好后市.这也有些想农村出身的学生,往往能考上一个收入实惠的本科,就很满意了。明明知道如果能再坚持几年,读完博士,前途更大,但就是急于套现自己的价值。没有耐心和决心进行长线教育(投资)对未来的预期,不如落袋为安。

 

我们需要正确而客观的看待上市公司高管在解禁前辞职的这一现象。如果站在改善生活品质角度看无可厚非。他们赶上了中国创业板的一个好时机。固然不排除一部分“高管”是突击入股的伪高管,他们的离开无非是为实现一己私利的最大收益化;但对于大部分创业团队成员来说,还是走的少;更何况,人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他们把用自己大部分人生奋斗换来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物质的行为。至少,没有创业经历的人,实在没有太多资格评论真正创业者的套现行为。难道诸位不见,高管中套现走的90%都是伪高管;难道君不见,创业板公司高管集体出走的90%是伪创业企业。如果我能上市,我肯定会小部分套现,但是肯定不走人。

 

我曾经看到过许多创业者吃饼干泡面勒紧裤带在创业。适量套现是正当的。适当套现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流动性。实际上,创业的过程,也是欠债的过程。一个企业从小到大,除了帮助其成长的投资人、还有创业团队的家人,甚至包括整个社会。真正的创业者,一定懂得回报,小部分的套现,可以偿清这部分隐形的债务。另外的办法就是提高高管的薪资水平.工资就解决了,不用套现。百万的年薪,够花不?超过这么多,那是浪费。与网上说的煤老板相同角色。据同行讲,有的创业板公司一般来说都是股东承诺的很多事没有兑现,才造成高管离职。在一个高管是职业经理人,他的现阶段目标已达成,他的价值也被利用完,股东也会找出各种理由让高管离职。这样高管也是被逼出公司的。

 

目前,创业板监管的确有漏洞,而利益是永恒的,不该怪高管,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有漏洞谁不钻呢?现在的机制是:不走人,不能套现。因为高管只能在辞职后6个月抛售原始股。不过,有一些是辞职不辞股。有一些是针对过度依赖某一团体的质疑,比如科研单位什么的。应该还有个别所谓独董,那是不算吧?尤其在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一下子那么多盈利,谁不套现呢?1块不说变100,变50,你也不是套现呀,就像一个手的两面,不过我觉得还要看公司,不同的人套现可能不一样。有点高管可能是需要钱,但不见得是价值判断.有些高管套现可能是对未来的一个判断,涉及到微观层面。

 

个人简介
车库咖啡孵化器是国务院列入双创文件大力推广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每日关注 更多
卫战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