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的“老鼠仓”其实更可怕

曹中铭 原创 | 2010-03-24 08:05 | 收藏 | 投票

                      《市场瞭望》2010/01上半月刊

    据媒体报道,自11月23日东方证券公开发布《五洲明珠:短期看涨价 长期看机制》的研究报告之后,五洲明珠的股价随即出现“井喷”。短短两个交易日,五洲明珠最高上涨20%,而大量场外资金亦鱼贯而入,成交量出现同步放大。

    券商的一份研究报告,能引起市场的“共鸣”,能够导致相关股票产生暴涨,至少说明该券商的研究人员眼光独特,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如果市场上有更多类似的研究人员,不失为投资者的一件幸事。然而,东方证券的这份研究报告,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五洲明珠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东方证券自营盘在第三季度大举买入该股284万股,成为其第二大流通股东。而就在投资者纷纷追捧五洲明珠时,东方证券的自营部门却没有受其研究报告的影响加仓该股,反而是在自营席位大举抛售,卖出金额高达3944万元,并且成为最大的卖出方。相信东方证券的相关人员也关注到了该份研究报告,然而事实却是,券商发布相关的研究报告,其自营部门却借助于研究报告引起的跟风效应实现套现。毫无疑问,提前潜伏于五洲明珠的东方证券大赚了一笔。

    问题在于,这种先建仓某只股票,然后研究部门进行“吹捧”,继而自营部门大举出货的行为,存在变相“老鼠仓”的嫌疑。事实上,近年来监管部门查处的诸多违规案件中,像北京首放等,几乎都是采用此种模式欺骗投资者跟进的,这些股市“黑嘴”在肥了自己腰包的同时,却将其他投资者置于高风险的境地。

    股市“黑嘴”之所以广遭诟病,主要在于其所作所为损害着投资者的利益,践踏着市场的“三公”原则。而像此种建立变相“老鼠仓”的行为,显然更为可怕,就像“厚黑学”中所称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的最高境界一样,其蒙蔽性、欺骗性在一般情况下根本就看不出来。

    特别是,作为市场中的券商,由于其研究能力、定价能力高于一般的投资者,许许多多的投资者都把券商的研究报告作为自己的投资参考依据。因此,券商研究报告无疑会左右着某些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其质量的高低,甚至于还决定着其投资活动中的盈亏。

    东方证券的自营部门成为其研究部门“自吹自擂”的最大赢家,在此事件中,该券商的内部“防火墙”机制似乎形同虚设。虽然该券商的相关人员表示,自营部门与研究部门并不存在“默契”。但是,如果说是“纯属巧合”,市场会有人相信吗?

放出近几个月来天量的五洲明珠,其股价已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也就意味着那些在今年的高位跟风买入者被套牢,同样意味着这些投资者至少在目前看来中了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的“诡计”。而至于这些追高者最终能否解套,只有等待时间来回答了。

其实,不仅仅只是东方证券发生变相“老鼠仓”事件,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东北证券的重仓股鱼跃医疗和华域汽车中。今年9月2日,东北证券发布《华域汽车:目前市净率最低的汽车股》的研究报告推荐该股。9月21日,东北证券又发布了《鱼跃医疗:进军医院市场,谨慎推荐》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认为鱼跃医疗的前景看好,并给予其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同样,在东北证券披露的三季报中,华域汽车、鱼跃医疗竟然也都是其重仓持有的个股。

    此前,基金“老鼠仓”事件曾经在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犹如过街老鼠的“老鼠仓”严重侵蚀着证券市场的躯体,监管部门出重手打击亦是应有之义。而对于变相的“老鼠仓”现象,由于其依托于券商,“冠冕堂皇”之下,其危害性同样不可被漠视。特别是,从此前的东北证券到如今的东方证券,券商建立变相“老鼠仓”的行为有扩大化的趋势。那么,监管部门有必要进行调查。如果个中确实存在违规行为,则应严惩不怠,以还市场一个公道。如果东北证券、东方证券在此事件中没有违规行为,也可以还其一个清白。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