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后的灾难

毛大庆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10-06-12 15:07 | 收藏 | 投票

残败的板房区

 

    几天前, 作为“爱佑童心”志愿者在绵竹的几个村镇走访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家庭,于是又一次踏上了灾区的土地。绵竹恐怕是四川地震灾区里我去得最多、最熟悉的地区。上一次几乎是在一年前,在绵竹的拱星,在板房学校里和孩子们一起过“六一”节。

    这篇文章我无意记载灾区的重建,只想写下我看见的触目惊心的一幕。

    2008年5月到2009年2月,受灾群众因灾而借住的过渡安置房多达164万套,其中仅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建就达100万套,而且绝大部分为临时活动板房。当时各省争先恐后,为怕政治表现上落后和节约成本,大量粗制滥造和低品质的活动板房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出现在万亩良田之上。而不到两年时间,当年的救灾功臣——板房,已经破败不堪,七零八落。走进还居住着大量灾民的板房区,异味扑鼻而来。实在难以辨认一年多前“板房们”“鲜活”的形象了。好在灾民告诉我, 他们很快就要搬出这里,搬进政府分配的楼房了,一个人30平米的标准。

    拆毁的板房区则是另一番可怕的灾难景象——垃圾、一望无际的垃圾的灾难!!

    “5•12”地震已经为四川灾区留下了数以亿吨计的建筑垃圾,但这次让我不禁骤生慨叹的是:四川地震灾区不仅已有因大量房屋倒塌而产生的巨量建筑垃圾,随着永久性住房的建成,其60余万套板房倘若拆除后未能及时得到综合利用,现场不能很好清理,又将要增添多少建筑垃圾?特别是其中有大量难以降解的、毒害土壤的垃圾!!

    我记得这是板房搭建之初很多人的担心, 不到两年,现在不堪入目的现场就摆在面前。

    我还记得近两年前的现在,我也曾投入板房学校的建设:粮田被清理,土壤被夯实,石灰垫层,素混凝土地面……当我回京和韩启德委员长汇报建设情况时,记得他摇头叹息:这些土壤的污染和良田的破坏都是不可逆的……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玻璃纤维等不仅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废弃物未来填埋在地下,会进一步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周边居民的生活。

    这样看来,灾区建筑垃圾的集中回收、加工再生和综合利用,无异于另一场救灾。虽然已有拆除板房分类处置后再生利用技术的尝试,但是,科学有序和规模化地做好活动板房拆除后的资源再生综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成为新的重建资源,显然还是摆在灾区面前的一个课题。

拆除的板房区成了巨大的垃圾场

硬化的地面破碎后的垃圾不知将如何处理

    在回京后,我与灾区负责活动板房拆除后处理工作的干部联络,他们说,目前虽然已有一套比较规范的办法,但由于现在的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灾区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利用还处于初探阶段,对无法处理的部分活动板房废物进行简单填埋,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有关专家认为,在这方面要真正形成循环经济产业,目前尚有不少困难。我以为有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临时活动板房因其材料的大多不可降解性,很可能因处置不当而形成新的建筑垃圾。二是如果临时活动板房不能及时得到分类处置后的再生综合利用,又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利。从对废弃后的活动板房进行集中回收、破碎加工到再生应用,将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互为配套衔接的作业方式、管理规范和政策措施。比如:尽快推行拆除后的活动板房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集中回收;以经济杠杆调节此类建筑垃圾的处置行为;以政策引导废弃板房用于灾区永久性住房的再生利用等。而当务之急,是如何将灾区拆除后的活动板房的循环利用技术在灾区永久性住房的建设中推广应用。

    我认为,要规范地震灾区活动板房拆除处置工作,最大程度上保护环境、防止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应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要求施工单位在拆除灾区活动板房时,有必要立即做好如下工作:

    一方面,应尽快把灾区活动板房的拆除、处置工作列入各级灾区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过渡安置房的妥善处理,建议由灾区省级政府统一发文提供范例。应该考虑过渡性板房在灾民搬离或撤除后除可以继续作为救灾物资储备外,还具有产业发展、公共设施、非承重隔墙、屋面保温等广泛用途。为此,建议西部灾区各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抓紧时间进行专题研究,尽早出台关于做好过渡板房回收利用和管理方面的文件,并对这方面要真正形成的集中回收、破碎加工、再生应用的循环经济再生应用产业,以及相关的涉及面和互为配套衔接的作业方式、管理规范和政策措施,皆应有明确的实施细则。

    另一方面,要做到尽可能科学拆除并回收利用好区域内的供电、供水、供气及污水处理设施。如灾区活动板房原有的使用功能结束后,即应根据当地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的需要,采用适当方式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处置,尽量使其物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及其对土壤和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污染。

    在人命关天的大旗下,我们的“举国体制”曾发挥了无比的威力。但当危机已过,我们在临时行为过程中造成的种种遗留的副作用似乎不在和性命有关。而恰恰是这些副作用正在和即将变成更大的灾难,危害生者的生命和幸福,这同样是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的城市管理者的关注点似乎漂移了,手段之疲软自更不用说了。逝者已逝,生者犹存,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学会少把精力放在“尊重权力”上些、“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这样的词少出现在报告里,而更多的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呢?!

    我祈祷,灾难后不要因为我们的疏忽而发生更大灾难……


2010-6-10成都回北京的飞机上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个人简介
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东南大学本科毕业,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客座教授,东南大学建筑系特聘教授,中科院mba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校外辅导员。英国皇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