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型企业不应上创业板

曹中铭 原创 | 2010-06-18 08:38 | 收藏 | 投票

                          2010-06-17《京华时报》

    自去年10月30日挂牌以来,创业板便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高风险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风险不仅来自高价高市盈率发行上,来自于二级市场对这个“新生事物”的疯狂炒作上,也同样来自于其潜在的经营风险上。

    早在6月3日,曾经的“第一高价股”国民技术股价突然出现跌停走势,引起市场一片哗然。究其原因,主要是媒体报道称,中国移动有可能叫停RFID-SIM,手机支付方向将发生改变。而RFID-SIM移动支付芯片及解决方案为国民技术当前产品线之一,其已取得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独家RFID-SIM技术供应商资格。

    因此,尽管该项业务只占国民技术去年营业收入的11.09%,但由于其为上市公司新股IPO募资的投资项目,如果报道属实,必将对国民技术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移动叫停以及募资项目不能成为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点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募资投向将成一大难题,其所谓的高成长性必然受到影响。

    其实,像国民技术这样某项业务“寄生”于一家大型企业的创业板公司并不少,已经挂牌的神州泰岳、5月17日通过创业板发审委审核的华伍制动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神州泰岳前年冲击中小板失败,股权权属关系紊乱、营业收入没有任何的保障是根本原因,而神州泰岳与中国移动旗下运营飞信的卓望信息一次性签订了自2008年11月1日起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之后,不仅为神州泰岳的经营稳定性增加了短暂的筹码,事实上也成为其冲关创业板的一大利器。但是,神州泰岳却是一家“寄生”在中国移动身上的上市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间,神州泰岳源自中国移动营业收入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71%、78.3%、76.86%。可以说,中国移动就是神州泰岳的“衣食父母”,一旦“衣食父母”出于某种原因“断奶”,神州泰岳的高成长神话将不复存在。

    华伍制动同样存在类似现象。2007年至2009年期间,华伍制动对振华重工及其旗下企业合计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52%、34.05%和30.78%。目前作为华伍制动第二大股东的振华重工一旦手中的股权减持完毕,不再从华伍制动购进产品,华伍制动的业绩出现下滑当不会有什么意外,更别奢谈什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问题了。

    推出创业板的一大目的,不仅是为创投资金提供退出的通道,更重要的是能够为那些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融资的渠道,一个做大做强的平台。但是,当上市公司成为一家“寄生”型企业时,对于其它企业的高度依赖,不仅其本身的发展受到极大牵制,更严重的是其经营风险上的不确定性。而且,当这一“寄生”链条断裂,上市公司业绩遭遇灭顶之灾进而退市时,虽然创投资金有可能退出了,但二级市场投资者必将遭受惨重的损失。更何况,当初高价高市盈率发行,亦是对市场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将遭到无情的扭曲。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0-06/17/content_559362.htm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