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股高价发行看基金管理费改革的必要性

曹中铭 原创 | 2010-06-07 08:42 | 收藏 | 投票

                       2010-06-07《京华时报》

    此轮大盘调整以来,新股破发成为其中一道凄惨的“风景”。无论是中小板还是创业板,也无论是破发数量还是速度,其相关纪录亦被不断刷新。如果说市场行情不好是一大主因的话,那么新股普遍以高价高市盈率发行则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高价发行的背后,是上市公司大肆从市场中“圈钱”。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IPO重启至今年5月底,新股融资近4000亿元。而今年1至5月,沪深两市153只新股累计募资达1922.12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IPO的总和。

    IPO新政的弊端日益凸显,新股发行价格不是更低了,反而是更不理性了。新股发行市盈率不是更合理了,反而是越来越高了。新股高价发行,意味着一级市场的风险开始放大,而随着越来越多新股的挂牌,同样意味着整个市场的风险被放大。

    在目前的新股询价机构中,基金无疑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某种意义上,基金对于新股的参与程度,亦成为吸引市场资金炒作新股的“风向标”。但按照IPO新政,基金要想获取新股网下配售资格,也只能报高价,否则将难分食新股的一杯羹。

    深市中小板新股海普瑞的发行,实乃众多基金扎堆的一大缩影。这家被著名基金经理王亚伟称为“很少见到这样好的医药企业”的上市公司,并没有为基金带来什么福音。相反,海普瑞第四个交易日的破发以及目前仍然在发行价下“潜水”的现实,让看好海普瑞的基金全部套牢。

    事实上,基金被新股套牢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基金频现于破发的新股中,却不能不引起市场的关注。而基金敢于跻身高价新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小盘新股配售的比例较低,即使破发,相对于其庞大的规模而言,对其杀伤力亦十分有限。

    基金都是扮演着代人理财的角色,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基金打新被套牢,套牢的不是基金,实际上是基金的持有人。而基金之所以常常不顾新股高价发行的风险,不负责任地参与高价打新,本质上是现行的基金管理费提取制度所决定的。按照基金规模提取管理费,而不是拿业绩来说话,是基金管理费制度的最大缺陷。因此我们才能见识到大牛市行情时基金纷纷“拼命骑马”,股市暴跌时疯狂杀跌的场面。

    应该说,基金被高价新股套牢,虽然其并非唯一的始作俑者,但基金当初的高报价同样“功不可没”。高价新股配售比例低对基金管理费提取影响不大,但却严重影响到其持有人的利益。因此,即使从基金频频参与高价新股的角度看,也应该改革基金的管理费提取制度。

    笔者以为,基金管理费提取不能仅仅只认规模不认业绩。而最佳的管理费模式为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基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比如50%)提取管理费,以维护基金的日常运转,剩下的靠业绩来说话(盈利的一定比例作为基金收入,没有盈利则这部分收入为零)。如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不仅有了保障,基金运作也有了激励机制,其风险意识必然增强,盲目参与高价打新也将得到抑制,新股普遍高价发行的格局无疑将受到影响。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0-06/07/content_556100.htm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