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型保险:回归本质

王国军 原创 | 2010-08-31 15:58 | 收藏 | 投票

  相对于股票、基金和楼市,投资型保险产品绝对是一个有些另类的理财工具。一方面,它能让投资者的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提供风险保障的功能,另一方面,投资型保险本来只是一般保险的补充产品,却一度比基础的寿险、意外险等更受国人青睐,这种热情直到去年才逐渐降温。

  中国人常常会对保险产品寄予更多的想法,既要能保险,又要增值快,投资型保险的走红并不意外。

  但归根结底投资型保险还是保险,最基础的功能是为保险事件的发生提供经济赔偿,投资理财功能只是为投资者提供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资产增值,并不会为投资者提供太高的收益。因此投资者一旦获利便退保套现的行为看似赚了一笔,实则不然。

  2009年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为96.71%,但即使是与股市联系最紧密的投连险平均收益率也仅为54.42%,明显跑输大盘,更不用说万能险和分红险了。

  因此在购买投资型保险时,投资者必须先弄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过分注重保险产品的投资功能,到最后往往既达不到预期收益,又难以得到相应保障。如果你的投资目的是长期储蓄、资产保值或者较为稳妥的收益率,可以选择分红险、万能险或者投连险,但如果你追求的是高额的资产回报,还是选择升值空间更大的股票或者其它产品吧。

  2009:三朵金花各有千秋

  虽然都具备投资保险双重功能,但被称为投资型保险三朵金花的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在保障功能和投资理财功能上又各有侧重,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投连险就像是“小块保障加上投资基金”,投资理财功能强于保险功能,分红险是保险功能最强的,只是在传统保险上附加了额外的分红功能;如果要论投资收益,当然是投连险收益高、但风险也最大,万能险次之,分红险最为稳健,相应的收益也更低。

  分红险的收益来自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盈利,与资本市场的好坏关系相对较小,是保证投资者资金安全、规避市场风险的最佳配置。除了稳健外,分红险还具有长期储蓄和抵御通胀的功能,形式有些像定期存款或者零存整取,并可以通过分红的方式来抵御通胀。如果资本市场不温不火,或者投资者难以把握其趋势,分红险的收益性和安全性就体现出来了。因此分红险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有稳健理财需求的投资人。

  比起资本市场的高风险与银行存款的低收益,许多稳健的投资者更偏爱债券市场,这部分投资者可以通过万能险把资产投向大额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具有更高收益的产品。

  万能险的收益率与货币政策息息相关,2008年,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一度曾达到6%以上。但随着银行降息,结算利率普遍下滑,截至2009年12月24日,32家寿险公司的151款万能险产品11月年化结算利率的平均水平已降至约4.07%,远远低于投资者的预期。

  到了2010年,尽管对通胀的判断还存在分歧,但国家加息的预期越来越浓,万能险收益率又开始逐步走高。2009年12月,中国人寿将万能险结算利率上调至4.0%,平安寿险也上调到了4.5%。随着CPI指数由负转正,中长期债券收益率震荡上行,万能险的投资收益必然还会有所提升。对偏爱债券的投资者而言,万能险既有保底收益,投资工具也相对保守,同样适合稳健型的资产配置。

  如果说分红险和万能险的收益比较对象是银行存款,那么投连险的比较对象就是基金了。同样是保险,但因为与A股市场挂钩,所以在提供较高的投资收益同时,投连险的风险也并不比资本市场低多少。

  截至2009年12月29日,179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近一年的平均收益约为68.84%,主要投资基金和A股市场的投连险账户平均收益率却只有54.42%,明显跑输基金和大盘。“小块保障加上投资基金”的比喻虽然不完全准确,却道出了投连险投资回报率不高的原因——一是因为投连险作为保险产品,需要扣除一部分保险费用和手续费,二是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肯定不如专业基金公司,获取的只是公募基金平均收益水平。

  如果仅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投资投连险肯定不如投资基金赚钱。但实际上,除了可以提供基础的保险功能,投连险是对多只基金的组合优化,并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同风险的账户供投资者转换,投资者可以根据理财、保障需求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投连险账户,让自己的投资更偏重保障或偏重投资。如果看好资本市场,投资者可以将资金从低风险的稳健型账户转移到高收益的进取账户,当牛市开始过去时,则可以做反向的操作,所以投连险更适合投资理念成熟、追求资产高收益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2010:体现保险功能

  2009年是中国保险市场回归保障基本功能的一年,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三大投资型险种都不再是2009年的宠儿。这并不是因为投资型保险不好,而是意味着投资型保险产品更加“保险”了,2010年,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

  那2010年投资者该买什么保险?

  具体到保险产品的选择时,保险产品的搭配比选一款好的产品更重要,没有一份保险既能提供无所不包的保险,又能让投资者的资产快速增值。投资者需要将传统的保障型险种,比如定期寿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等和投资型险种搭配起来使用,既为自己和家人上一份保险,又能让资产获得保值增值,这才是保险理财的宗旨。

  投资者首先应该购买的是传统的保障型保险,投资者本人及家庭才是最宝贵的资产,为这份资产购买一份风险保障比什么都重要。其次从资金保值增值的角度来说,投资者可以在购买传统保险产品的同时购买一些投资型保险,特别是当自己在其他理财渠道上的投资收益比较低,或者没有时间打理自己财富的情况下,投资型的保险产品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对30~60岁的中产阶层来说,分红险就是最好的和基础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实现养老储蓄,攒下一笔养老金,同时可以通过分红的方式抵御通货膨胀。在已经购买了保障型产品后,投资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能力将部分资产投向万能险或者投连险,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但从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投资者购买的保障型保险产品很少,大多数投资者还是想通过买保险产品来赚钱。实际情况是,保险产品不可能为投资者带来太高的收益,市场上有的是比投资型保险更赚钱的理财工具。

  和股票基金一样,要让投资型保险产品实现尽可能高的收益,投资者必须要“长期持有”,分红险也罢,万能险、投连险也罢,保险期限最好能够长些。一般来说,10年以上的保险产品才会有一定的理财功能,短期的特别是5年以下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你的投资金额较少(每年1万元以下)、投资期又不长(不足十年),投资分红险、万能险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和直接把钱存银行没太大区别。

  保险产品与股票基金不同的地方在于,保险不是哪一年收益好分红多就买,哪一年收益低分红少就卖,或者一旦获利就赶紧套现退出,而是要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性。盲目退保比盲目投保更不可取,投资者不仅要损失一笔不小的手续费,同时还退掉了对自己以及家人的风险保障。

  2010年,全球经济逐渐回暖,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相对宽松,投资型保险依然是投资者不错的投资理财工具。但投资型保险归根结底还是保险产品,除了向投资者提供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更是对投资者本人及家庭这一宝贵资产的最好保障。

本文出自《商界评论》 2010年第3期

个人简介
1970年出生,内蒙赤峰人,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国军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