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的信贷扩张

陶冬 原创 | 2010-09-10 17:1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市场泡沫已经产生,央行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是国债通胀。大量资金流向的第二渠道,乃新兴市场。十年前,新兴市场给人的印象是经济不稳、债务丛生、汇率波动大,隔几年便会爆出军事改变、债务危机。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便是高负债、高利率、贸易逆差、汇率不稳,主流资金多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近年新兴市场中的精英国家,出现了可喜的结构性变化。“金砖”故事带动了资金的流入增长的加速,许多国家更成为净债权国。债务上不再依赖美元债,使这些国家在2008年第四季度资金断流的金融危机中得以全身而退。而在金融海啸中的良好表现又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汇率升值——通膨回落——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由此进入良性循环。巴西、印度尼西亚都是十多年来首现单位数的利率水平,对内需和信心均是重大的正面刺激。新兴国家的银行体系未受金融危机太大的伤害,低迷的利率和大量的流动性,为它们提供了信贷扩张的空间,房地产市场火爆,基建投资遍地开花,城镇化也开始提速。新兴市场房价突飞猛进,其实是美欧日过度流动性的折射,不少地方已有资产价格泡沫之嫌。笔者认为,今后十年流动性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过剩,发达国家去杠杆(先民间后政府),新兴国家增杠杆(或被增杠杆),这种资金流向与信贷分布上的此消彼长很有可能量是守恒的。央行拚命地印钞票,一定会触发通货膨胀,只是通货膨胀出现的形式与地点暂时未知。

由于经济复苏乏力,美欧日G3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变得遥遥无期,甚至可能加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愈来愈呈常态性。

能量是守恒的。央行拚命地印钞票,一定会触发通货膨胀,只是通货膨胀出现的形式与地点暂时未知。由于经济复苏乏力,美欧日G3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变得遥遥无期,甚至可能加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愈来愈呈常态性。如此的货币政策,会否带来那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笔者看来,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可能性不大。美日欧经济处在无就业复苏状况,劳工市场不改善,消费难以持续复苏,零售商便无提价的空间。所以就业对于CPI至关重要,在相当一段时间G3经济将面对的是通缩压力。类似的情况过去20年在日本也曾出现过。日本银行进行大规模的货币扩张、量化宽松,然而日本本土并未因此形成通货膨胀环境。通膨压力被输出了。九十年代上半叶,日本的银行在亚洲大肆借贷,触发了东南亚多国的房地产热、基建热,通胀出现在新兴亚洲,最后泡沫也爆在新兴亚洲。接下来,低息的日元贷款和稳定的汇率,使日元成为全球套利交易的借贷货币,成就了一轮商品市场的增杠杆,通胀在商品市场冒起。今日G3央行通过量化宽松释出巨额的流动性,可是那里的银行的中介功能却尚未恢复,贷款数量未见起色。银行不行借贷,便将资金投向国债市场,创造出国债市场一轮罕见的牛市,国债收益率与国债所代表的财政风险,根本不成比例。笔者相信,国债

如此的货币政策,会否带来那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笔者看来,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可能性不大。美日欧经济处在无就业复苏状况,劳工市场不改善,消费难以持续复苏,零售商便无提价的空间。所以就业对于CPI至关重要,在相当一段时间G3经济将面对的是通缩压力。

类似的情况过去20年在日本也曾出现过。日本银行进行大规模的货币扩张、量化宽松,然而日本本土并未因此形成通货膨胀环境。通膨压力被输出了。九十年代上半叶,日本的银行在亚洲大肆借贷,触发了东南亚多国的房地产热、基建热,通胀出现在新兴亚洲,最后泡沫也爆在新兴亚洲。接下来,低息的日元贷款和稳定的汇率,使日元成为全球套利交易的借贷货币,成就了一轮商品市场的增杠杆,通胀在商品市场冒起。

今日G3央行通过量化宽松释出巨额的流动性,可是那里的银行的中介功能却尚未恢复,贷款数量未见起色。银行不行借贷,便将资金投向国债市场,创造出国债市场一轮罕见的牛市,国债收益率与国债所代表的财政风险,根本不成比例。笔者相信,国债市场泡沫已经产生,央行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是国债通胀。

能出现。信贷扩张,乃是双刃剑。如果新兴国家能够善用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信贷资金投向消费扩张、城镇化等,会对各自的内需打上强心针。如果新兴国家将接踵而至的流动性,投向房地产、资产运作,则可能重蹈九十年代东南亚的覆辙。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其它资产领域已经显现高危迹象,那些高危资产(如国债市场)随时可能出事,随时可能导致资金市场逆转,触发突如其来的调整。 G3经济早晚会复苏,但是增长动力不足恐怕会持续相当的时间。增杠杆估计主要发生在新兴经济中。增杠杆,往往伴随着大故事、大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大风险。 本文原载于台湾经济日报,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大量资金流向的第二渠道,乃新兴市场。十年前,新兴市场给人的印象是经济不稳、债务丛生、汇率波动大,隔几年便会爆出军事改变、债务危机。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便是高负债、高利率、贸易逆差、汇率不稳,主流资金多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能出现。信贷扩张,乃是双刃剑。如果新兴国家能够善用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信贷资金投向消费扩张、城镇化等,会对各自的内需打上强心针。如果新兴国家将接踵而至的流动性,投向房地产、资产运作,则可能重蹈九十年代东南亚的覆辙。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其它资产领域已经显现高危迹象,那些高危资产(如国债市场)随时可能出事,随时可能导致资金市场逆转,触发突如其来的调整。 G3经济早晚会复苏,但是增长动力不足恐怕会持续相当的时间。增杠杆估计主要发生在新兴经济中。增杠杆,往往伴随着大故事、大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大风险。 本文原载于台湾经济日报,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近年新兴市场中的精英国家,出现了可喜的结构性变化。“金砖”故事带动了资金的流入增长的加速,许多国家更成为净债权国。债务上不再依赖美元债,使这些国家在2008年第四季度资金断流的金融危机中得以全身而退。而在金融海啸中的良好表现又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汇率升值——通膨回落——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由此进入良性循环。巴西、印度尼西亚都是十多年来首现单位数的利率水平,对内需和信心均是重大的正面刺激。

新兴国家的银行体系未受金融危机太大的伤害,低迷的利率和大量的流动性,为它们提供了信贷扩张的空间,房地产市场火爆,基建投资遍地开花,城镇化也开始提速。新兴市场房价突飞猛进,其实是美欧日过度流动性的折射,不少地方已有资产价格泡沫之嫌。

能出现。信贷扩张,乃是双刃剑。如果新兴国家能够善用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信贷资金投向消费扩张、城镇化等,会对各自的内需打上强心针。如果新兴国家将接踵而至的流动性,投向房地产、资产运作,则可能重蹈九十年代东南亚的覆辙。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其它资产领域已经显现高危迹象,那些高危资产(如国债市场)随时可能出事,随时可能导致资金市场逆转,触发突如其来的调整。 G3经济早晚会复苏,但是增长动力不足恐怕会持续相当的时间。增杠杆估计主要发生在新兴经济中。增杠杆,往往伴随着大故事、大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大风险。 本文原载于台湾经济日报,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笔者认为,今后十年流动性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过剩,发达国家去杠杆(先民间后政府),新兴国家增杠杆(或被增杠杆),这种资金流向与信贷分布上的此消彼长很有可能出现。信贷扩张,乃是双刃剑。如果新兴国家能够善用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信贷资金投向消费扩张、城镇化等,会对各自的内需打上强心针。如果新兴国家将接踵而至的流动性,投向房地产、资产运作,则可能重蹈九十年代东南亚的覆辙。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其它资产领域已经显现高危迹象,那些高危资产(如国债市场)随时可能出事,随时可能导致资金市场逆转,触发突如其来的调整。

能量是守恒的。央行拚命地印钞票,一定会触发通货膨胀,只是通货膨胀出现的形式与地点暂时未知。由于经济复苏乏力,美欧日G3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变得遥遥无期,甚至可能加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愈来愈呈常态性。如此的货币政策,会否带来那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笔者看来,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可能性不大。美日欧经济处在无就业复苏状况,劳工市场不改善,消费难以持续复苏,零售商便无提价的空间。所以就业对于CPI至关重要,在相当一段时间G3经济将面对的是通缩压力。类似的情况过去20年在日本也曾出现过。日本银行进行大规模的货币扩张、量化宽松,然而日本本土并未因此形成通货膨胀环境。通膨压力被输出了。九十年代上半叶,日本的银行在亚洲大肆借贷,触发了东南亚多国的房地产热、基建热,通胀出现在新兴亚洲,最后泡沫也爆在新兴亚洲。接下来,低息的日元贷款和稳定的汇率,使日元成为全球套利交易的借贷货币,成就了一轮商品市场的增杠杆,通胀在商品市场冒起。今日G3央行通过量化宽松释出巨额的流动性,可是那里的银行的中介功能却尚未恢复,贷款数量未见起色。银行不行借贷,便将资金投向国债市场,创造出国债市场一轮罕见的牛市,国债收益率与国债所代表的财政风险,根本不成比例。笔者相信,国债G3经济早晚会复苏,但是增长动力不足恐怕会持续相当的时间。增杠杆估计主要发生在新兴经济中。增杠杆,往往伴随着大故事、大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大风险

个人简介
瑞信的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
每日关注 更多
陶冬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