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上市公司再融资套上“紧箍咒”

曹中铭 原创 | 2010-09-13 08:0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A股市场是一个盛产“铁公鸡”的市场,“重筹资,轻回报”成为市场的一大特色。“圈钱”时往往都是“狮子大开口”,而在回报投资者时却像吝啬鬼,是为数从多上市公司的真实写照。

    市场上最“铁”的“铁公鸡”当属*ST金杯,看看其股票代码600609就知道,这是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然而,该上市公司自1992年挂牌以来,从未实施过现金分红,仅仅只有两次送股的数字游戏,但期间却有三次配股“圈钱”。而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三年从未有过分红的公司多达630家。

    如今的A股市场,不仅新股IPO来势凶猛,上市公司再融资亦当仁不让。今年上半年,仅14家上市银行的再融资就高达3501亿元,再加上其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某种意义上,再融资已使市场有不堪承受之重。《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颁布,客观地说,由于门槛的降低,上市公司再融资变得更加容易。特别是像定向增发,由于程序简单、易于成行、费用低廉等特点,受到诸多上市公司的青睐。

    融资与再融资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如果这一功能遭到扭曲,必然会导致市场资源的极大浪费与错配。但从上市公司角度讲,不圈白不圈,圈了也白圈的想法非常盛行。尽管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但上市公司为了再融资突击分红或规避分红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其实,A股市场也并非是遍地“铁公鸡”,佛山照明就被称为市场的“现金奶牛”。而且,从融资额度与上市公司分红的比率来看,回报大于融资的上市公司同样不少。如2000年上市的宁沪高速,上市后每年向投资者分红。该上市公司上市后融资总额为6.3亿元,而分红总额则高达91.69亿元,派现募资比达14.55倍。另有统计数据表明,派现募资比大于或等于1的上市公司亦有132家之多,说明这些上市公司都真实地回报了股东。

    为什么某些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非常积极,而有的即使有未分配利润也更愿意做“守财奴”?除了这些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差外,显然还与再融资门槛低以及制度建设存在漏洞有关。

    将现金分红与再融资挂钩的大方向虽说没错,但实际上并没有击中要害。笔者以为,要提高上市公司分红的积极性,将现金分红总额与募资总额挂钩才是解决之道。规定只有上市公司历年累计分红总额达到其募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时(如80%或100%),上市公司才具备再融资的资格(包括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否则统统挡在再融资的大门之外。如此,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