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现的业绩浪

曹中铭 原创 | 2011-01-26 09:37 | 收藏 | 投票

        正当市场投资者期待1月19日沪市的林海股份与深市的精华制药披露上市公司2010年度首份年报时,已暂停上市的S*ST圣方本周四披露,原定于1月26日披露的2010年年报,现因公司工作计划调整,故改于1月8日正式披露。S*ST圣方也因之在年报披露上抢得“先机”。

        根据规定,从S*ST圣方开始至今年的4月30日止,在去年12月31日前挂牌的上市公司都必须披露年度报告。而从此前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看,报喜者多,报忧者少。据证券时报的消息,截至1月5日,深沪两市已有753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在这些公司中,471家公司预增,幅度都在30%以上,占业绩预告公司的62%,其中中小板公司占据了7成,为342家,创业板公司也有26家预增。

        除了电子、信息技术等六大行业持续增长外,受益于去年四季度产品价格的增长,像水泥等行业的增长幅度都超过预期。另一个吸引眼球的是,财政补贴与红包将对某些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仅仅去年四季度,就有近120家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补贴或相关政策优惠资助,累计金额约为31亿元。像三安光电收到的技术改造资金、财政补贴就超过2亿元,而其2009年的净利润也不过1.8余亿元。

        主要集中于中小板与创业板这些中小盘公司的业绩预喜,能否带动相关股票的走强,其实值得投资者关注,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多数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能否启动一轮业绩浪呢?

        市场炒作业绩浪,并非没有先例。让笔者记忆深刻的是当年四川长虹与深发展引发的绩优股行情,上市公司的业绩成为股价上涨的最大动力,也成为投资者竞相追捧的理由。但是,从此前炒作业绩浪,到现在炒作所谓的成长性,市场的投资理由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事实上,A股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炒作即是炒题材与概念。业绩也好,成长性也好,还有定向增发与资产重组等,都只不过是市场炒作的一个借口罢了。炒绩优股、1998年的“大盘股革命”、网络股泡沫、还有后来的“五朵金花”以及“二八现象”、“一九现象”等,只要能吸引投资者,就有可能被大资金利用起来进行炒作。而基金所鼓吹的价值投资理念等,只不过是其中的“遮羞布”而已。

        至少在近几年来,业绩浪就不曾出现过。而年报披露前后炒作高送转的行情,在后知后觉者看来也仅仅只是“鸡肋”行情而已。而且,从市场大资金炒作习惯分析,被炒作过的概念一般不会再次遭遇爆炒。这也是为什么股市中每年总有那些新概念与新题材产生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如果说市场大资金还会对业绩浪进行炒作的话,那么一般都会提前开始进行。由于大机构大资金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也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非常普遍,等到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布时,那些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股价已经站在高位了,此时,炒作业绩浪还有价值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有业绩浪出现,那也是先知先觉者的游戏。作为后知后觉的中小投资者,对所谓的业绩浪不要抱有太大的幻想。弄不好,业绩浪将会变成你的财富陷阱。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