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犹太人因何会从辉煌走向没落?

张平 原创 | 2011-11-03 11:3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10月初以来,在上海的温州人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面对僵持状态的楼市,出现了集中抛售房产的现象,有的温州炒房人不惜以低于周边房价70%的售价想尽快将手中的房产脱手。我们不禁要问,这个一向以吃苦耐劳,而且胆大心细,并号称“中国犹太人”的群体究竟怎么了?他们曾经尝尽辛劳,也有过辉煌,不过温州人如今正在走向没落。

  温州人是怎么赚上一桶金?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搞活,一系列政策的放宽,中国民间经济的活力得到了巨大的释放。在这当中就经常见到温州人的身影。他们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胆大心细,依靠着小买卖理发店、皮鞋店、洗衣店起家,然后步入制造业。由于温州地处偏远山区,又距台湾海峡不远,故温州也是国有经济有意回避之地,而温州的民营经济恰恰在此时崛起。在1990年代去过温州的人都知道,在温州民营经济才是行业的老大,而国有经济最多只能排老二。街面上,比较高大耸立的大楼很多都是民营企业和私人出资建造。不仅如此,温州人还向全世界跨出其坚实的脚步,曾经有一句话为人津津乐道:“只要能看到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

  但到了1998年,温州人的吃苦耐劳、胆大心细之优良传统,广泛被闽商、晋商、陕商、徽商、沪商所学习并吸取,此时温州人在制造业中渐失其优势地位,不仅要面临全国其他省份的商品的竞争,还要面对同一地区的商品竞争,温州人发现做实业已愈为艰难。我们以打火机行业为例,2001年时,温州仅仅打火机生产企业就有4000多家,占据了全球金属打火机的70%的市场份额,所涉及的每一个小小生产零件,仅在温州当地都能找到几百家生产者和竞争者。此后,温州的资金越来越金的退出了实业领域,把目光盯在了方兴未艾的房地产领域。

  房地产业把温州人推向辉煌

  温州人在实体经济的好运从1998年后便发生了转变,这时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深水区,仅仅依赖当初的胆大心细和勤劳似乎已经明显不够了。此时温州人发现1998年国家开始推行福利房制度改革,取消福利房,推行住房的市场化改革,这次改革又让温州人捷足先登。由于这次住房改革最先从上海开始,本来上海人已占尽先机,但上海人的精明大多只停留在生活中、做事中的精打算计,而远没有像温州人那样胆大心细的投资类型。上海人在住房投资面前,他们有些望而却步,犹豫不前:其一,他们大多依赖国有经济生活,依赖工薪生活,因此,对于具有较大风险的房地产投资领域很陌生,不敢涉足。其二,上海人住惯了国家福利房,对社会主义的住房分配体制恋恋不忘。

  正是因为上海人在细微处精明锁住了他们的投资步伐,把绝佳的机会让给了温州人。于是上海的各个小区、每个新建工地,每个售楼处都充满了温州人的身影。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对此并没有察觉。直到2004年时,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额突然大幅上涨,价格一路攀升。上海人本地人突然发现,他们都成了这次住房制度改革的受害者。上海人正是因为自己有房住,正是由于沉浸在福利分房的幻想中,等他们觉悟并准备参与楼市之时,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是买不起房子的人了,相反温州人则成了赚得盆满钵满最大赢家。

  上海的各大房地产研究机构,几乎在一夜之间发现,原来温州人在上海市场炒房的资金,至少在5000亿-20000亿,并建议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调控时。温州人又一次以其独特的投资视角看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起步,房价也刚刚抬头,政府不可能会对房地产投机下重拳打击。于是,他们继续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大城市投资性购房。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迪拜、在纽约、在东京,凡是温州人能够到达的大城市,他们都在进行着类似的投资。温州人大胆、心细的表现,让全国人民为之惊愕,中国犹太人之名随之而起。

  是谁让温州人从辉煌走向没落?

  当投资房地产把温州人推向辉煌之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遏制房地产泡沫的宏观调控政策,此时部分温州人难舍抄楼之情,一线城市政府限购,那就去三四线城市抄楼,而如今中小城市炒楼也差不多要被政策所遏制了,温州人开始转向他们陌生的高利贷这一非法的金融行业。但是涉足高利贷行业有二大风险:一高利贷是非法借贷,是靠很多熟人关系或者亲戚关系的私人信用,因此,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第二非法的资金借贷在时间上所隐含的风险也巨大,这种是基于人们对经济前景特别是政策前景预期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均不在温州人能够掌控和预见范围之内,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温州老板,因资金断裂而跑路的消息。这充分说明了温州人已经涉足到了完全超出自己能力的领域,无论是他们的学识、素养,经验还是胆略都达不到这个高度。

  温州人曾经从小买卖起家,涉及制造业,然后在房地产领域走向辉煌,但是在金融领域方面温州人止住了向前的脚步。因为在金融领域(期货、炒股、炒汇等),温州人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在这个领域不仅需要胆大、心细和精明,更需要理智、头脑和策略。温州人所要面对的不仅是全球大鳄,而且充斥着无数有背景、有来头的国内机构投资者。与这些金融领域的高手所受的教育,在金融学院所接受的世界顶级培训相比,温州人自然就显示出其致命的基因缺陷。一方面其竞争对手是经历过系统的教育和科学素养,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宏观政策拿捏有度,另一方面,温州人大多自小出门经营与摸爬滚打,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而且他们也固执的认为有经验、敢打敢拼即可赚大钱。

  这还体现在商战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温州人的竞争对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熟悉国有经济、政策经济运作规律的难对付的人,而温州人仍然抱着“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铁律,不惜以贿赂、腐败等不正规的方式打破别人的垄断和规制。要知道,时代不同了温州人还是靠从前一套曾经的经验,不能与时俱进,那么他们未来必将在其曾经辉煌的制造业、房地产业,以及刚涉足金融领域被人挤出。

  曾经有一位温州人的富二代这样说过:读书有什么用?读到博士,能赚几个钱?发表一篇中国最好或者国际水准的期刊,能赚多少钱?这固然是对中国不重视知识创新的鞭挞,但同样说明了,如果温州富二代不改变其父辈的浮躁心只图赚快钱的思路,不向比自己强的竞争对手学习,那么温州人的辉煌必将走向没落。制造业由于竞争激烈,温州人又不乐意产业结构转型,看来已难现辉煌;房地产业的投机被国家政策所遏制,也已趋末路。而金融领域温州人的对手又是极其凶悍并具高智商,温州人更不是其对手。我实在看不出未来温州人的辉煌之路又会在哪里?

个人简介
不执著财经创始人:张平 知名经济学人,著名财经评论家, 每日经智库财经专家,今日头条,财经头条,百度百家,腾讯自媒体专栏作家,金融界、国际金融报,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特约撰搞人。 微信公号:bzzcaijing(或输入不执著财…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