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国巴菲特”出现

洪榕 原创 | 2011-11-03 19:54 | 收藏 | 投票

  作为一个全程参与者和守望者,我认为,中国证券市场2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民意力量越来越大的历程,民间资本逐渐取得话语权并推动市场发展。这个过程,体现了管理层越来越开明、不断听取民意。其集中体现,就在于股权分置改革。

  2002年,我当时还在天一证券工作,联合新浪网等单位搞了合作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活动,取得很大的社会反响。当时征集到的方案有3000多个,脱颖而出的是张卫星的方案。为什么我们会孜孜不倦地为股权分置改革奔走呼号呢?我们认识到,股权分置问题已成为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根本性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前的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其他市场没有的特点,那就是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处于股权分置的状态。大部分公司超过三分之二的股权掌握在大股东手里,这部分股权不能去二级市场出售,但有其他权利,包括表决、分红等。在上市、配股、增发等一系列融资事务中,大股东不承担任何风险,只存在现金收益,因为股价上升还是下跌与他们无关,反正不能流通,所以尽可以通过最高倍数的市盈率融资,拿到手的现金归控股者支配。

  2002年,我个人提出“扭转国有股减持恐慌性预期的‘两全’之策”,其核心观点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总有一个思维惯性,认为复杂问题必须用复杂方法解决。这就造成一些好的解决方法也许因为它过于简单反而不被重视。我的“两全”之策的核心是:新股全流通+全额配售+扭转预期。这个方案的核心观点,后来被采用在“市值配售新股”模式中。

  通过讨论,我由衷地看到两个可喜变化:一是管理层真真切切地在倾听民意,并且采纳其中最本质、最有利于保护市场发展的那部分民意;二是市场参与各方开始学会用“在博弈中求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共赢而不是你死我活甚至是同归于尽的方式解决股权分置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有这个基础,复杂问题被简单化,一套解决争议的程序机制也就清晰化了。

  当管理层终于在2005年下决心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时,我大大地舒了一口气,无数人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刻取得成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我是这么说的:“这个变化,就如同拿掉我国证券市场改革发展、制度建设的在喉之鲠,这无疑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重大转折,股市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不过,投资者亦应当明白,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在股改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民意受到重视、管理层清醒理性都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宝贵财富。

  展望中国证券市场的下一个20年,我个人最期待的一件事是见证“中国巴菲特”的出现。15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寻找巴菲特》,找了15年似乎也没有找到。但最近我发现有些人已具备巴菲特的神采。前一段时间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来到我国,巴菲特在上面侃侃而谈,比尔·盖茨坐在下面频频点头。这很鲜明地显示了,无论多么神奇的东西一旦碰到“资本”,都将沦为赚钱的手段和工具,高科技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资本。腾讯、阿里巴巴也不例外,后面都有海外资本的身影。我们从事私募行业,做的是一个产业的核心,是控制所有产业的产业,所以私募基金行业值得我用毕生精力去推动。

  我的另一个与此相关的期待是,推动我国的“纽约”和“长岛”的诞生。过去30年,地方政府只要把“招商引资”做好就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项目可把很多事情做出来。但30年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我们应转型去“招资引商”。通过搭建资金平台,引进这个市场上“聪明的资金”。抓住“聪明的资金”就相当于抓住“聪明的人”。汇集“聪明的资金”、“聪明的人”,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建成中国的“纽约”,把崇明岛建成中国的“长岛”,拥有中国的对冲基金胜地,会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事情,也会是中国下一个20年里,资本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最大推动力。

个人简介
证券之星董事长
每日关注 更多
洪榕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