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置”严重困扰中国股市

苏培科 原创 | 2011-12-30 13:2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商业银行可以专门开发一款“融资”存款,利率可以高于普通存款利率,融资者在自愿借入的基础上杠杆买股。另外,建议大小非、大小限在减持时与上市公司分红挂钩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被形象地表述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目前中国股市的参与者数以亿计,今年A股流通市值锐减了28866.94亿元,如果将流通市值损失给7000万股民平摊,每个股民人均亏损超过4万元。如此看来,中国股市的持续性下跌不是在屠杀百万富翁,而是在“割韭菜”。

  截至2010年底,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6.54万亿元(相对于2005年的8.2倍),其中流通市值19.08万亿元,较股改之前的1.43万亿元增长了13.34倍,这意味着全流通时代需要巨额资金来填补大小非和大小限的套现需求。

  还有人对股市的国有股统计了一组数据,所有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共3.65万亿股,扣除6900亿股H股,还有2.96万亿股。其中973家为国有第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其持有股本占总股本的65%,目前已基本解禁。很显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股是股权分置改革最大的赢家,普通中小投资者获得的“送股对价”早都亏光了,而且还得用真金白银去填全流通的大泡泡。

  因此,要尽快制止中国股市的“国进民退”,设法解决大小非和限售股减持带来的流动性不足,别让股民再前赴后继地充当“捐钱者”。这里的“国”是指国有股,“民”是指股民。

  但监管部门认为,解禁并不意味着全流通全套现,有些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和大小非并不会减持套现。但从市场的交易量情况来看,大小非和限售股早已在二级市场里疯狂流通了。2006年之前沪深两市的年交易量一直维持在5万亿元以内,直到2006年交易量突破了9万亿元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今年前10个月就已经超过35万亿元。

  况且,这些股份的原始成本远远低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成本。有人曾按照公司上市之前的原始投入(发行新股前的净资产),加上非流通股股东参与配股等后续投入的资金,再扣除历年分红收入,最后除以目前持股数,结果发现早年上市的很多公司经过多次分红、送股后持股成本基本为零,一旦可以市价减持之后,他们只顾套现而不计成本,从而“成本分置”严重冲击了二级市场的走势。这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成本分置”后遗症。

  要解决股权分置的后遗症,要么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来缓解大小非、大小限的套现压力,要么堵。现在堵显然来不及了,但可以要求限售股在减持时提前公告,并适当延长国有股的限售期限,让其长期持有来稳定市场。

  而在增加股市增量资金方面,有人建议将4万亿元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引入股市,这可能会缓解中国股市的萎靡不振,但在目前中国股市基础制度不改、10年都在“上浮零”的情况下,这样的豪赌风险太大,“现收现支”的养老金已经捉襟见肘,而且还有很大的窟窿,如果让这些养命钱进入股市折腾,搞不好会出大乱子。

  当务之急,不妨用融资融券中的“融资”方式将存款引入股市。商业银行可以专门开发一款“融资”存款,利率可以高于普通存款利率,融资者在自愿借入的基础上杠杆买股,一旦投资失误则会被强行平仓。因此,股市风险由融资者承担,而不由储户和银行承担,储户反而有可能在“借资”过程中获得高于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既可以拓展新的盈利模式,也可以解决融资融券业务清淡的局面。

  另外,建议大小非、大小限在减持时与上市公司分红挂钩,对于那些不分红、不盈利的垃圾公司,应该立即限制其大小非抛售的行为,并及时让其退市,以避免大小非泥沙俱下而让投资者无辜受损和让A股市场整体遭殃。

个人简介
现任CCTV证券资讯频道新闻主编、财经评论员。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兼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秘书长。spk518@163.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苏培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