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业盈利,罪莫大焉?-兼与郝演苏先生商榷

练奎廷 原创 | 2011-02-22 21:26 | 收藏 | 投票

 

 2011211日的保险报第四版刊发了一篇特稿,标题为《开局之年:保险业面对的现实问题》,署名为郝演苏。特稿洋洋洒洒一整版,字数近万,主要阐述了保险业面对的5个现实问题:营销体制、经营主体、承保盈利、银行保险和行政处罚。尽管并不是完全赞同郝先生的见解,但对于其中四个问题的概括性描述,笔者也基本认可。只不过对于“承保盈利”一节,我却怎么也看不明白。

财险业的承保盈利怎么就成了问题,且成了2011 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的问题?
很多年了,当寿险业在享受庞大的资金带来的盈利成果时,财险业却在吞食着亏损的恶果。好不容易等来了承保盈利的一天,承保盈利却成了财险业的问题。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相信众多的业内人士,包括监管机构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其然。
读了郝先生的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2010年是我们的大灾之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339.9亿元,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在“大灾之年,保险业盈利水平不仅创新高,而且还出现承保利润,于民众,于政府显然说不通,甚至有些尴尬”。
言下之意,财险业在大灾之年盈利,上对不起政府,下对不起民众。为什么呢,这是 保险业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决定的。
在下这样的结论前,相信郝先生是做了仔细研究的。不过,从笔者读到的资料看,这种结论不仅有些莽撞,简直是无厘头了。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财险业的盈利到底是什么。
    郝先生在特稿中也提到,我国财险业2010年前11月份的盈利是180.5亿元, 承保盈利89.6亿元。如果从综合成本率来看,20101-11月的综合成本率是96.9%, 也就是说承保盈利水平是3.1%。高还是低,相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就是这3.1%的承保利润,我们来看一看是怎么构成的。
大家都知道,2010年产险业执行了会计准则2号解释,该解释的实施,对2010年的盈利贡献近30%。也就是说,89.6亿中有26.88亿是玩了一把数字游戏,实际的盈利(如果按照老的游戏规则)只有62.72亿元,相当于2.17%的盈利水平。
在这62.72亿元中,又有多少和大灾是无关的呢。
我们来看一组数字: 1-11月份, 财险业的综合赔付率达63.3% 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33.6%,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62.72亿中,有近一半是靠相对降低综合费用率来实现的。综合赔付率的降低是怎么实现的呢?保监会财产险监管部在《保险研究实践与探索》内《2010年财产保险业运营情况》一文中表示,“截至9月末,全国车损事故率为67.5%,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相当于今年以来行业减少赔案1554万件,减少虚假赔款近百亿元”(有鉴于车险赔付的稳定性,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管措施和保险公司内控手段,事故率应波动很小)。这一百亿相当于已赚保费的3.46%,略略低于综合赔付率下降的4.2个百分点。换言之,加上这3.46%的虚假赔款额,综合赔付率基本与2009年持平,达66.75%。与综合费用率33.6%相加,综合成本率达100.35%,不赢反亏。
至此,读者恐怕也已经看清楚了,之所以造成今天盈利的“不良局面”,应主要在于监管部门改变了会计准则,加强了监管、规范了市场、保险公司降低了运营费用,车险减了亏赢了利,跟大灾不大灾的似乎扯不上关系。似乎郝先生也对此表示赞同。
郝先生讲承保创纪录的盈利对政府讲不通。这里的政府指的是哪个呢?泛称就是我国各级政府。说简单点就是你赚钱在政府面前是交代不过去的。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管理保险业的政府是怎么看盈利这件事的。我们管理保险业的政府是保监会。保监会自2009年就已经将监管重点放在转结构、防风险、强内控、重效益等方面。这种战略转变可以说是痛定思痛的结果,是高屋建瓴的谋划,是对过去粗放式经营和剜到篮子里就是菜战略的结构性调整,是保险业发展的理性之路、正确之路,长远之路。也就是在政府的指引和监管下,保险业,尤其是财产险业这两年才小有起色。可以说2010的盈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引导和监管。现在政府想要实现的目标达到了,怎么会出现对不起政府,让保险业尴尬的论断呢?我辈愚钝,实在有些想不通。
咱们中国做得不对,得多学学人家发达国家,于是郝先生举了澳大利亚保险业亏损的例子。看人家澳大利亚,在面对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时,财险业“不仅要面临经营亏损,而且还要面对来自政府和民众的指责。”
澳大利亚财险业果然亏损了吗?据作者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数据,澳大利亚2010年财险业的表现不仅不差,恐怕盈利水平还不低呢。面对政府和民众的指责是真,经营亏损恐怕还有待商榷。
这里有数据为证。澳大利亚保险业老大IAG214日修正了其对2010年下半年业绩的预估:截至20101231日的半年中,IAG盈利将达4.7亿,利润率达12.7%(中国保险业截至11月底约6.5%)。其对2011全年的利润率预估在9-11%之间,较没有空前洪灾的2010财务年度还要高2-4个百分点。
再来看一看Suncorp,澳大利亚保险界的另一位大佬。尽管还没有正式公布截至2010年底的财务报告,投资分析师普遍预测Suncorp2010年全年的盈利将达7.5-8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的半年利润也将达3.55-3.75亿美元,较市场预期高出不少。同比而言,截至2009年底的半年内,Suncorp录得利润仅2.58亿美元。
百年不遇的洪灾将导致整个财产险业的巨大损失,但从目前数据看来,还不至于让澳大利益的财险业陷入亏损状态。这要感谢其财险业规模巨大的再保险业务安排。
即便澳大利亚财险业陷入亏损,恐怕也不是我们保险业学习的楷模。保险业要学习,学的是人家面对巨灾的大规模再保险安排(让自己的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规模)、迅速的理赔(能在巨灾面前让人民得到保险范围内的补偿)。澳大利亚的这种科学运作模式,让自己在面对巨灾时不仅不会陷入财务窘境,甚至还能让自己的财务报表看上去很光鲜亮丽。应该说,这不是财险业的尴尬,而是财险业的高明,因为保险公司就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专家,面对风险时能够从容应对。
与澳大利亚不同,中国保险业的2010并没有受到政府的指责,也没有受到民众的指责。为什么呢?在政府的指引下,在当前的保险意识范围内,民众该买的保险已经买了,比如政府补贴的农险,能繁母猪保险等等,并且一旦出了险,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付,民众何来的指责呢?保险公司自也不用尴尬。如果从农险来看,201094.8亿元的赔付与95.38亿元的已赚保费收入基本持平,也就是说综合赔付率达到了100%,如果加上综合成本率,保险公司是要亏到天上去的。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恐怕倒真有些尴尬了。
洪涝也好,冰霜雨冻也好,山体滑坡也好,冲垮了公路,淹没了农田,造成了巨大损失,却没有得到赔偿。原因何在呢? 因为很少或没有保险保障。为什么很少或没有保险保障呢,郝先生猜测,有可能是保险宣传和展业工作不到位。 论据是什么呢?你们财产保险行业的承保利润都创纪录了,投保情况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们鼓励大胆的猜测,但在堂而皇之地以专家的身份指出保险业面临的问题时,恐怕仅凭大胆猜测,是不足以让人心服口服的。
在专稿中,郝先生直指财险业务结构性失衡的重大问题:2010年财险业的收入结构比例大致如下:车险一险独大,高于75%,企业财产险次之,略低于15%;农险占比3.3% 家庭财产小于1%,其他险种仅5%。也就是说,事关大灾大难保障的险种业务占比太小了,所以在面对巨灾来临的时候,你还赚钱,与民众,与政府都说不同,自己也尴尬了,这是你经营思想存在误区造成的,是过度追求经营利润的结果,郝先生如是说。
结构失衡是真,这谁都清楚,但把这种局面的形成说成是保险业经营思想存在误区的结果,恐怕有些过于主观了吧?
了解保险行业的人略一琢磨,恐怕就会发现其中的非逻辑性。财险业务结构性失衡既有历史根源,也有现实依据,是所有保险公司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市场的无形之手选择的结果,看不出这里存在保险业经营思想误区的问题。
郝先生也同意,在商言商。出力不想讨好,做买卖不想赚钱恐怕是让人大跌眼镜怪异的行为,罕有为之,除非商业保险公司变成慈善机构或政府部门。这难道可以说成是保险业经营的思想误区?
如果说过度追求经营利润,全中国做保险的恐怕都要笑了: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没有过度经营利润,而是曾经过度追求市场份额。保险业刚刚开始拨乱反正,有了些追求合理承保利润的萌芽,怎么就“过度”了呢?
按照郝先生的逻辑,保险公司应该多开发民众需要保障,风险相对较高的业务。此言不虚,如果对价合理,作为风险管控专家的保险公司会去做,但问题是您能付多高的费率。美国医改要求把既往病史纳入商业健康险的保障范围。可以,但我要提高费率。你提高费率我交不起保费怎么办,政府补贴。这些看起来都是正途。在中国,如果您是保险公司的股东或管理人员,您会去热捧风险高的业务吗?相信不会,因为我们的政府补贴有限,而我们的杀价行为却较为普遍,你拟定的高费率产品在市场上是找不到北的。如您您真这样做了,作为股东,您就是不想赚钱的股东。作为职业经理,老板会炒了您的鱿鱼。当然,作为从自己腰包里掏钱的慈善家,恐怕您还算合格。但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您并不是慈善家。对于您“过度”追求高风险的业务行为,我只能理解为角色错位了。
对于保险业的承保盈利,不要视为洪水猛兽。如果这是一般人的牢骚之语,倒也罢了。如果出自一位专业人士或公众人物之口,恐怕误导倾向太着痕迹,影响也是大大不好的。
财险业应该高度专业地管控风险,需要低眉顺目地合规经营,如此,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挣钱。大灾之年就要不盈利或者大亏损,不是市场的逻辑,也不是保险业十二五开局之年要直面的问题。相反的,我们要欢欣鼓舞呢!
以上说辞,或有不当之处,欢迎郝先生批判,也欢迎其他阅读者指正。

 

个人简介
《保险局中局》著者。数年保险生涯,几载投资经历,钟情于调查和反欺诈,愿诚信之光莅临中华大地。
每日关注 更多
练奎廷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