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破发来“调节”发行市盈率行不通

曹中铭 原创 | 2011-02-23 08:03 | 收藏 | 投票

       对于新股而言,今年元月份无疑是灰色的。截至本周三,21只新股挂牌,破发的就高达13只之多,开盘即破发的也占据三成。特别是18号上市的5只新股,竟然全部以破发开盘,为史上所罕见。其中,中小板新股亚太科技开盘破发的幅度为17.5%,创造了今年以来新股破发的一项新纪录。而当天收盘时,5只新股中,破发超过10%的就有3只。

        在市场化发行的大背景下,新股产生破发本是正常现象,但是元月份出现的大面积破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正常”来形容了。自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第一阶段的改革以来,新股普遍的“三高”发行就备受市场诟病,即使是经过了去年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之后,仍然没有消除这一弊端。并且,去年下半年,新股无论是发行价格还是发行市盈率还出现了频频刷新历史纪录这一离奇的现象。

        面对着今年的破发潮,有市场人士认为,新股频现破发,市场机制将发挥作用,无形中将倒逼发行市盈率的下降。此观点不无道理,事实也正是如此。去年1月28日,中国西电开启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第一单,随后,高乐股份也于2月3日首开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破发之先河,在众多新股纷纷破发的影响下,新股平均首发市盈率由1月份的66.9倍降至2月份的57.38倍,破发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非常明显。

        整体来看,去年7月份新股首发平均市盈率创出42.83倍的年内新低之后,下半年开始呈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势。去年8月-12月,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55.5倍、61.5倍、59.3倍、67.46倍、79.13倍。正是发行市盈率越来越高,才导致了新股破发潮的产生。

        新股破发潮虽然会倒逼发行市盈率的下降,但是,如果靠破发来“调节”发行市盈率,显然是行不通的。一方面,破发本身蕴藏着风险,除了发行人与保荐机构之外,中签的投资者全部是输家,所付出的成本太大;另一方面,即使是新股高价发行,在市场行情转好的,破发的概率相对而言要低得多,而新股同样会以“三高”的面目出现,于市场与投资者有害无益。

        笔者以为,要真正使新股发行价格变合理,使发行市盈率变得更加理性,还需要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只有对发行人的融资额进行限制,对保荐机构的承销费用作出相应的规定以及强化询价机构所担负的责任上入手,多管齐下,新股发行“三高”的格局才有可能发生改变,新股大面积破发的现象才不会产生。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