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恶性融资的势头

曹中铭 原创 | 2011-03-23 07:5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规模的日益壮大,每年“两会”期间关于资本市场的提案与建议逐渐多了起来。这说明,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不仅受到更多的关注,重视程度亦随之提升。而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消息表明,去年证监会100%办复人大建议与政协提案,其中,主办69件,协办和会办92件。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提交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提案》。谢卫委员在提案中运用相关数据直陈去年上市公司融资与再融资势头甚猛,也导致市场有不堪承受之重,更是提出了自己个人的建议。

  去年,531家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高达1.02万亿元,其中首发融资4883亿元。而去年A股股指表现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排名倒数第一,但融资额却全球最“牛”。两大极致之间,一方面凸显出市场表现与融资额度严重不对称,另一方面,市场重融资的“劣根性”并没有得到丝毫的扭转,即使是在市场极度低迷的境况下。

  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上市公司已完成再融资1076亿元,其中,20家公司通过增发募资338.3亿元,43家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募资737.7亿元。另外,今年新股IPO募资529.22亿元。仅此三项,上市公司已从市场“抽血”超过1600亿元。如果再考虑到上市公司发布的预案欲融资2983.69亿元,头两个月4588.9亿元融资额度显然不是小数目。

  上市公司融资呈现出明显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特征。去年几家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再融资刚实施完毕,诸多中小银行立即蜂拥而来。银行股的再融资潮过后,券商再融资潮又来袭,如太平洋、长江证券等五券商已发布公告欲融资430亿元。

  去年首发新股347家,平均每个交易日有超过1家新股发行,此数字超过2007年至2009年全部家数的总和。而首发股份则达到了580.40亿股,平均每天“卖出”1.6亿新股。显然,如此的新股发行速度,堪称“大跃进”。

  当创业板与中小板大规模扩容,当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降低之后,新股首发IPO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鱼贯而出,其实早已被注定。问题是,无论是新股首发融资,还是再融资,上市公司真的都“很差钱”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如去年在中小板挂牌的山西证券,今年1月28日发布董事会公告称,将动用20亿元的募集资金进行固定收益品种、二级市场等方面的投资者。山西证券以7.80元的价格首发3.998亿股募集资金31.18亿元,此次董事会授权使用20亿元,相当于动用了募集资金的三分之二。山西证券将绝大部分募集资金都用在了投资上,而并没有用在规模扩张上。退一步讲,动用巨额募资炒股,山西证券真有必要上市吗?

  事实上,类似山西证券的例子,在新股首发与再融资上还有很多。而且,由于普遍的高价发行,导致市场资源浪费与错配情形比比皆是,无形中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也使“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一再出现。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市场毫无节制的融资,与恶性融资又有什么区别?对于谢卫委员的提案,中国证监会宜认真对待。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