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圈钱”不只是公司治理问题

皮海洲 原创 | 2011-03-07 05:5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日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很多人说“发行股票融资就是圈钱”,证监会对此非常关注。他个人认为,市场上形成“圈钱”的提法,本质上属于公司治理问题。如果投资者把自己当成公司的股东之一,看成是公司的一份子,就不会认为是圈钱,因为那是自己的公司。

    把“圈钱”看成是公司治理问题,这个观点独树一帜。不过,笔者以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应该说,“圈钱”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与公司治理问题有关。如果上市公司真的把投资者当成是公司的股东,看成是公司一份子,看成是投资者的公司,那么,上市公司“圈钱”的冲动就会削减。而投资者之所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公司的一份子,关键在于上市公司“圈钱”在先的缘故。

    但“圈钱”问题显然不只是一个公司治理问题,它更是一个融资制度问题。投资者之所以称“发行股票融资就是圈钱”,关键在于融资制度出了问题,如果融资制度不加以完善,那么,“发行股票融资就是圈钱”的局面还会继续下去。

    为什么说“发行股票融资就是圈钱”,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发行股票融资的价格太高。A股市场自2009年6月启动新股市场化定价发行以来,“三高”发行现象越发突出。象创业板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少则40倍、50倍,70倍、80倍很普遍,高的都超过了百倍,甚至达到了150.82倍。这种高价发行早就透支了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带给投资者的只有投资风险。以如此高的价格发行股票,上市公司本身就没有把投资者当成是公司的一份子。很明显的事实是,这些公司在向控股股东及高管发行股票时,都是低价发行,按面值发行,甚至是折价发行,可见,上市公司根本就没有把投资者当“自己人”来对待。当然,这个问题与公司治理有关,但更是一个发行制度问题,如果新股发行制度能对“三高”发行加以限制,那么,即便公司方面没把投资者当成“自己人”,也不可能达到高价发股圈钱的目的。

    而除了高价发行之外,发行股票融资之所以沦为圈钱,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发行人对资金的需求多多益善,没有止境,属于典型的“不圈白不圈、白圈谁不圈”心态。本来,发行人对融资项目的投入只需要2亿元资金,但实际融资时,发行人的融资却达到了6亿甚至更多,资金超募现象严重。而这些超募资金,发行人也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只好拿去买楼买车,或干脆存到银行吃利息。

    发行股票融资之所以被称为是圈钱,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只重融资而轻回报。上市公司融资时往往都是高价融资,对募资多多益善,但回报投资者时却是一毛不拔,或回报率很低,甚至不如银行存款利率高。特别是有的公司,高管薪酬年年大幅提高,但对投资者多年都是一毛不拔。这种重融资轻回报的做法,无疑让发行股票融资的行为落下了“圈钱”的恶名。

    因此,发行股票融资被称为圈钱,并不只是一个公司治理问题,它还涉及到新股发行制度与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监管部门能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是好事,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对症下药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对症下药,那么解决发行人“圈钱”的问题,股市还会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个人简介
资深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21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2001年通过证监会证券投资分析专业资格考试。已在全国主要证券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论、股票炒作心得体会为…
每日关注 更多
皮海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