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最近给我们解释了新名词:退职。因为任志强是地产业的独行侠,也因为地产业在中国成了投资品,成了炒作品,俨然成了足球,变成了圆的。在这个众说纷纭的行业里,任志强无疑是最具有穿透力的一位地产业领导,其风头已经超过了地产业第一企业万科的王石。万科在2010年完成亿元销售额,王石却在大好形势下见好就收的去了美国进修,而任志强也要退职写书,各大媒体纷纷总结任志强这些年来的“地产名言”。
任志强是山东掖县人,现在叫莱州,紧靠青岛,掖县人大都喜欢去青岛购物及务工。任志强对地产业的认识,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特别是身处北京、对地产业有政治远见的人物。这么多年来,虽然任志强说的很多话听起来很刺耳,但是,直到今天任志强说的话还没有失算过,而且还尖锐的指出:“王石他哪次说对了”这样的话。可见任志强把自己摆在了绝对正确的位置上,而事实上,他也确实没有错过,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夸张点讲:只有他自己是对的。看来他那透明的“天价”工资还是拿的有道理。
在这篇任志强对保障房的批评的文章中,我们明显能够看到政府对待保障房确实是操之过急,而且漏洞百出,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保障房可能会出现打撕烂账的情况,而且政府也确实没有办法分清楚保障房和商品房的区别。中国大陆的保障房也不可能出现像香港那样的紧缺。香港是因为地方小,而人口密度又非常大,所以大多数人都心甘情愿的住在50平方左右的房子里,而且香港靠海,处处空气清新。而大陆幅员辽阔,人们不一定非要住保障房,而且农村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而城市保障房的建设及分配必然会有人从中牟利,而牟利者不应是保障房分配的受益人,而其他的没有资格获得保障房的人,也许会在今后的保障房建设中“谋”得一份羹。随着保障房的建设增加,人们对购房的热情也会大大降低,挤进保障房大家庭,也许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而制定保障房游戏规则及执行者能否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保障公平,似乎让我没有看到了计划经济的某些把戏的归来。
由此可见,保障房也只是缓解城市住房的一种临时措施。保障房的建设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对住房的要求,也只能是给地产业降温,给政府赢得时间、稳定局面、化解住房矛盾、调解城市房产供需矛盾。任志强的担心不无道理,也许未来政府还要继续利用强制手段操控中国楼市,那就是政府的沉重负担。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