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暂停打新不如谨慎报价

曹中铭 原创 | 2011-06-10 09:40 | 收藏 | 投票

  今年以来,新股次新股呈现出三大明显的特征:其一是业绩“变脸”快范围广,其二是网上中签率与网下配售比例不断刷新纪录,其三则是超高的破发率。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新股发行制度第二阶段改革措施实施之后,新股破发率高达72%,这一数字确实令人咋舌。

  市场化发行背景下,新股出现破发甚至是首日即破发应该属于正常现象,但破发率竟然如此之高,却无论如何再也不能用“正常”来进行解释了。客观上,新股产生破发,有市场行情的因素,有新股质地方面的因素,更多的则于新股发行价格过高密切相关。

  目前的新股中签如同“中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踩中“地雷”。其结果无非是要么“割肉”出局,要么惨遭套牢。由于网下获得配售的机构有三个月锁定期的限制,新股破发造成的后果也更严重,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尤其如此。

  鉴于新股频频出现破发现象,有基金公司已明确要求旗下基金暂停打新。暂停打新虽然可以规避新股破发的风险,但对于那些热衷于打新股的债券型基金而言,此举也意味着将可能失去分食新股红利的机会。毕竟,债券的波动较小,债券型基金由于资产配置的关系,要想有超出同行的突出表现,打新股已经变得必不可少。

  其实,基金与其暂停打新,倒不如新股询价时谨慎报价。新股之所以普遍以“三高”的面目出现,除了发行人欲圈得更多的资金,保荐机构欲获取更多的承销费用,纷纷鼓吹新股的行业地位、竞争能力、成长性等以达到抬高新股发行价格的目的之外,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询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目前的新股询价,基金“一家独大”的特性暴露无遗。更多的时候,基金的平均报价或其报价的中位数往往与新股的发行价格比较接近。而在所有基金的报价中,债券型基金又表现得最为激进。更高的报价,不仅提高了基金的平均报价水平,也导致了新股发行价格的虚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基金特别是债券型基金深受新股破发之害,亦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尽管基金在新股询价时亦处于“弱势地位”,但为什么有的新股发行价格大大高于保荐机构给出的“合理”估值,而有的却会低很多呢?问题的根源实际上与基金的报价有关。如果基金在新股询价时都抱着为持有人利益负责任的态度谨慎报价,而不是仅仅只为了获得配售资格竞相报高价,像新研股份150.82倍的发行市盈率还会产生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新股询价时参与的机构越多,询出合理发行价格的几率就越高。某些基金暂停打新虽说也是无奈之举,但就像乱报高价是不负责任的一样,既然具备询价的资格,逃避同样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10608/20110608015347345.html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