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A股IPO特征分析

董登新 原创 | 2011-07-11 09:0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011年上半年A股IPO特征分析

——即便弱市,股民永远不会拒绝低价IPO

本文原载于2011年7月10日《证券市场红周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截止7月7日收盘,2011年上半年共有163只A股IPO并已全部挂牌上市。这163只A股IPO募资总计达到1608.35亿元。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的背景下,再加上宏观紧缩的政策压力,以及企业传统融资渠道——银行信贷受阻,IPO便成为民族企业最宝贵、最难得的融资机会。因为银行信贷扩张是释放流动性的最主要途径,而直接融资(包括债券和股票)则只会改变资金流向,而不会增大市场流动性。因此,在高物价、高通胀的市场环境下,直接融资既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又不会增大市场流动性,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应该说,快速扩容的A股市场,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信贷紧缩下的企业融资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这有利于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主动调整和不断完善。

  回顾并总结上半年IPO特点及规律,可以为后来的发行人、投资者及市场中介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IPO特征,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新股扩容基本上保持匀速,未受大盘强弱波动影响。

  今年上半年IPO家数总计为163家,各月分布基本相当(见表一),没有太大差距,月均27家公司实现IPO。这表明新股扩容基本保持匀速,未受大盘强弱波动影响。这是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功劳,新股发行定价与新股发行节奏的市场化,极大地激活了一级市场的巨大融资潜能。这在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之前是不可思议的。

  在2009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之前,每当市场走弱走熊时,监管层就会立即动用行政手段关闭一级市场,中国股市瞬间失去融资功能;相反,每当市场走强走牛时,监管层就会再次动用行政手段重新开放一级市场,于是中国股市就会再次恢复融资功能。这就是过去中国特色的“政策市”。自从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后,新股扩容速度则由市场和投资者说了算,监管层无权干涉。

  (2)新股发行市盈率不断回归,绝对低价发行个股增多。

  在前四个月,新股发行市盈率整体偏高,尤其一月份大多在80倍以上,而且最高市盈率有两只超过100倍。二月、三月及四月IPO市盈率大体在50——80倍之间,进入五月后,IPO市盈率陡然下降至50倍以下,上海主板的最低发行市盈率降至12.22倍,上海主板的最低发行价格降至10元,这一组数据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传导功能(见表一)。六月份IPO新股发行市盈率再下一个台阶,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最高发行市盈率竟然只有38.16倍,最低发行市盈率则更是低至17.93倍。上海主板的新股发行价格最低降至6.88元,创业板和中板板更是出现了9元和10元的发行价。这是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这表明发行人与投资者并不是白痴,所谓随行就市,当弱市IPO时,投资者打新更谨慎,发行人也被逼降价促销。否则,只能推迟发行计划。其实,弱市IPO可以带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和福利。

表一:2011年上半年IPO表现(以申购日为准统计)

2011

 IPO家数

  发行市盈率(倍)

 新股发行价格(元)

上半年

(家)

最高

最低

最高价

最低价

一月

35

131.49

45.47

90

16.28

二月

26

95.83

31.75

55

11.8

三月

26

110.07

37.81

86

16.88

四月

23

83.33

32.61

52.5

14

五月

27

56.43

12.22

76

10

六月

26

38.16

17.93

35

6.88

  (3)新股申购中签率两极分化,弱市打新行为渐趋谨慎。

  2008年,上交所新股网上申购中签率平均为0.47%,中小板新股网上申购中签率平均为0.08%;2009年,这一组数据分别提高至1.09%和0.38%。2007年和2008年,中小板新股网上申购最低中签率均为0.01%,即万分之一;即便是中行、建行和工行这三只超级航母,它们的网上申购中签率也只有2%左右。然而,2009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中小板新股网上申购最低中签率提升了10倍,达0.10%,即千分之一。2010年发行的农业银行,其网上中签率远高于其他三家国有银行,逼近10%。

  2011年上半年,新股网上申购中签率开始出现两极分化(见表二):高市盈率与绝对高价发行的新股不受欢迎,投资者直接用脚投票,比方,5月25日发行的双星新材竟敢定价55元,结果网上中签率创出惊人的历史最高记录65%,离100%的中签率只有一步之遥;相反,低市盈率和绝对低价发行的新股,则大受投资者欢迎,即便在弱市中,它们的网上中签率也仍然不足1%。这表明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后,股民逐渐学会谨慎而有选择性,不再盲目打新,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景象。

表二:2011年上半年网上申购中签率统计

2011

  个股中签率(%)

  每中一签所需资金(万元)

上半年

最高

最低

最高

最低

一月

10.11

0.438

416

20

二月

6.16

0.304

338

24

三月

7.354

0.259

405

58

四月

21.568

0.56

184

21

五月

65.521

0.741

158

4

六月

19.166

0.402

133

9

  (4)冻结资金与募集资金规模双双大幅下滑。

  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前,由于单个账户申购新股不设限,导致许多大盘股和高价股申购过程中形成庞大的冻结资金,解冻前的利息全归发行人占有。比方,2007年10月,中石油A股在中国大牛市巅峰IPO,网下网上冻结资金高达3.3万亿元,这一天文数字是中石油的胜利,但同时也是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后,由于设定了每个账户申购单只新股的最大上限,因此,单个新股网上申购的冻结资金大打折扣(见表三)。从今年上半年情形看,单只新股网上冻结资金少的只有35亿元,最多的也只有2539亿元,即便是2010年7月A股IPO的农业银行,其网上网下总计冻结资金也只有区区4800亿元。然而,2007年9月实现A股IPO的建设银行,其网上网下总计冻结资金却为2.26万亿元,相当于农业银行的4倍多。

  当然,今年上半年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及募集资金大打折扣,另一主要原因就是弱市信心不足,估值定价更趋理性。

表三:2011年上半年IPO募资额统计

2011

 募资总额

  个股募资(亿元)

  网上冻结资金(亿元)

上半年

(亿元)

最高

最低

最高

最低

一月

431.94

94.59

3.65

2539

136

二月

260.01

30.60

3.34

1775

152

三月

268.56

46.90

3.94

2320

126

四月

239.62

63.00

3.22

1285

148

五月

264.41

32.40

2.10

543

35

六月

143.81

14.22

1.71

651

48

  (5)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及涨跌幅度大体与成熟市场相当。

  今年上半年共计163只A股IPO,其中,上市首日破发共计60只,总破发率为36.8%。这一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比例与我国香港及美国股市基本相当。

  从表四不难发现:在A股市场中,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已经成为后续新股发行定价的重要依据,同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也是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估值博弈的晴雨表。一般地,当某一时段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持续偏高,而且破发幅度较大时,后续新股发行定价就会比较谨慎,甚至低价发行,这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就会快速下降,直至出现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不断增大,这时,新股发行定价就会被拉升,高市盈率发行又会重新抬头。

表四:2011年上半年新股上市首日表现

2011

     新股上市首日收盘(%)

上半年

  最大涨幅    

  最大跌幅    

  破发率  

一月

46.7

-16.7

48.60

二月

84.6

-4.5

11.50

三月

62.9

-10.0

38.50

四月

22.7

-23.2

65.20

五月

67.9

-13.0

37.00

六月

198.9

-11.2

19.20

  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是新股发行定价——高估值的必然后果。事实上,新股破发与新股扩容速度无关,甚至与大盘走势也无直接关系。以美国股市为例,即便在世界大牛市的2007年,美国当年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比例也高达30%以上。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牛市新股破发比例低,熊市新股破发比例高”。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董登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