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沦为银行业的“提款机”

皮海洲 原创 | 2011-07-21 06:0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近日,招商银行公布了新一轮再融资方案。该行计划以A+H配股的方式,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2.2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最高融资350亿元。由于该行在去年4月曾通过配股融资逾200亿元,因此,该行此次融资显然是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

  实际上,股市确实正在沦为“提款机”。它不仅是招商银行的“提款机”,更是整个银行业的“提款机”。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共有11家上市银行再融资规模累计超过4000亿元,其中,仅工中建交四大行再融资就超过2700亿元。而从今年的情况看,截止7月20日,16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4家银行宣布了再融资计划或已实施了再融资方案,再融资规模约为4635亿元。这其中,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均选择了发行次级债的再融资计划,分别发债320亿元、500亿元、380亿元和800亿元,交通银行则选择在香港发行2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至此,五大行通过发债的再融资规模就达到2200亿元。虽然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有所不同,但由于债权融资的资金同样来自资本市场,这对股市资金面同样构成负面影响。

  为什么在去年已经大规模融资的背景下,今年银行业又再次掀起再融资的新高潮?而且一些银行甚至不惜“食言”,置银行的信誉与诚信于不顾——因为这些银行在之前的融资中,承诺本行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不再融资,然而在今年的再融资大潮中,这些银行将承诺置于脑后,如建行在承诺作出3个月后就出尔反尔地抛出了再融资计划。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银行业新的监管标准无疑给了银行业以压力,同时也让银行业有了大规模再融资的借口。今年4月底,银监会正式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根据新的监管标准,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新监管标准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这无疑使得银行业有了紧迫感。雪上加霜的是,银监会近日下发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将商业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权重系数及资本充足率计算等方面作出较多的调整。据业内人士估算,一旦新规实行,将降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2个点,上市银行的资金缺口将达到5850亿元。正是基于监管方面的压力,各家银行也就趁机向市场大开口。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业本身的贷款冲动。目前中国银行业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银行收入主要靠吃利差,存贷差占银行收入的70%左右,因此追求放贷规模是每家银行的本能。为了能够更多地贷款,各家银行也就积极地向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更何况股市的资金是不需要成本的,不圈白不圈。因此,向股市开“海口”,也就成了各家银行天经地义的事情。

  正是基于股市正逐步沦为银行业提款机的事实,因此,作为管理层来说,有必要控制银行业向股市再融资。因为银行业把股市当提款机的做法,不仅严重挫伤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而且也不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比如,近日公布的华夏基金二季度报告显示,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几乎清空了银行股。而作为银行业来说,一味追求存贷差,只能使自己永远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尤其是盲目追求放贷规模,也给银行业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如在各地发行的地方债中,银行业是最大的买家,一旦地方债出现险情,银行业将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即便最终由国家买单,最终受损害的还是中国老百姓。

个人简介
资深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21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2001年通过证监会证券投资分析专业资格考试。已在全国主要证券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论、股票炒作心得体会为…
每日关注 更多
皮海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