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都加仓了,你还担心什么?

黄凡 原创 | 2011-07-04 11:2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根据传统金融理论,风险承受力由个人的年龄、财富量、流动性要求、收入状况等决定。实质上的风险承受力与市场涨跌无关,但心理上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近期,市场的持续低迷,已让投资者情绪低落。不久前,一份调查显示,近半数股民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六成的股民被负面情绪所包围,深陷情绪“熊市”。显然,多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随市场的下行而下降。

  实际上,投资者劳心和忙碌之余,战果却非常不理想。调查显示,去年股市“六亏两平两盈”。如遇上2008这样的“小年”,战绩更是不忍卒睹。即使是牛市,也有大量投资者与市场背道而驰。广发证券的一份调查显示,2006年的大牛市中,上证综指涨130%,但10%的投资者因亏损而黯然无语。紧接着的2007年大牛市中,上证综指涨97%,但38%的投资者因负收益而捶胸顿足。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日常的买卖股票,并不是可取的有效的长期投资策略。做好资产配置是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财需求,进行资产配置,保证资产中风险及收益高低不同的资产,各占据一定的比例,攻守结合,在总体风险得到控制的前提下,获得相应的风险收益。

  基本规则是:投资组合中的风险资产比例应该等于(100-年龄)×100%。即您的年龄如是55岁,那么55%的资产应投资于债券等低风险品种,其余部分可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当然,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也可根据个人风险偏好的不同要求而增减。

  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是,片面追求投资收益率最大化,有不少投资者热衷于预测和追逐热点而作策略性的转换,希望在大盘股启动前全部持有大盘股,而热点转到中小盘类股时又能全盘投入。在对不同行业股票的投资机会上,也作同样的判研和操作。另外,从资产配置上,也力图做到行情上涨时,百分之百投资股票,市场下跌时,保持百分之百的现金。

  表面上看,上述操作近乎完美,似能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然而,现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试想想,如果真有这样的能力和运气,那么全世界的钱很快都是您的了,这可能吗?还是把回报预期降低到合理水平,做好长期性的资产配置吧。

  近期,不少投资人陷于低落的情绪之中,而负面的消息仍然络绎不绝。如5月份的CPI创5.5%的近年新高,反映通胀压力依然,存款准备金率再创新高,显示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等。不过,实际情况并没那么糟糕。预计6月份通胀数据将见顶,相信下半年通胀将逐步放缓,然后开始出现下行趋势。紧缩政策短期内仍继续,但由于下半年通胀有可能放缓,加息等紧缩性措施也是有限度的。

  如果站在一定的高度,从300年的金融史看,股市上涨从未被长期打断;从中期视角看,市场的估值水平处于低位,有待修复。近期的市场不振,反而是买入而作长期打算的机会。

  我们还是看看近期不应忽略的有利信号吧。社保基金是整个社会资金当中最不能承受亏损的资金,这一资金性质决定了社保基金保守和谨慎的投资策略。而上市公司在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时,同样具有无法相比的信息优势。最近一个时期,除了社保基金入市,不少上市公司都相继发布了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告。这些现象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这两类投资者都觉得从长期来看,应该没有大问题。那您会担心吗?

个人简介
2007年10月加入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私人投资管理部门,担任副总裁兼投资总监。之前,他是汇丰银行广州的支行行长/卓越理财(资讯论坛产品)中心负责人,并曾长驻加拿大任职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资讯论坛产品)的私人投资经…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