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何增持银行股

黄凡 原创 | 2011-08-26 17:24 | 收藏 | 投票

  国际市场最近因发达国家总体复苏乏力、美债和欧债问题拖累而表现欠佳,而银行股更是处于领跌的地位。

  国内情况更是过犹不及:银行股公布了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整体营收平均保持30%,但银行股的高增长并没有给股价多大的刺激。无论是6月底的反弹,还是近期的行情,银行股都没有太好的表现。

  现在的银行股市盈率比2005年的998点和2008年的1664点时还低。最典型的例子是: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于8月17日公布中报每股收益0.521元,根据前一日的收盘价5.67元计算动态市盈率竟然只有5.44倍,为A股市盈率最低。

  尽管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迭创历史新低,但无论是估值还是优异的财报,都始终无法成为银行股上涨的动力。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是市场内忧外患?还是银行前几年无节制的“放款大跃进”的“报应”?

  银行股的长期不振,我们当然也可以找到很多的不同理由:欧美债务危机、国内的宏观调控、银行股自身再融资的压力、地方债务危机等等……。然而,正因为这些不利因素,才令银行股卖出“白菜“价。

  那么,银行股大“贱卖”之际,是机会?是陷阱?不同人有不同的判断。

  我们看看“股神们”的做法:国际市场上,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多头认为 “人弃我取”的时候到了,加仓了银行股;而以索罗斯为代表的空头,则紧盯欧美债务风险,减持了银行股。国内方面,代表产业资本的“巨人集团”持续增持,而代表金融资本的基金经理们普遍连续抛售。

  总体而言,“老巴”,“巨人”都属于长期战略投资者,而“老索”,“基金经理们”多属短炒人士。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行动!

  屡创历史新低的A股银行股估值,长期而言,无疑是机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整体,他们是不可能永远倒下的,最后黑暗过后,一定将迎来黎明。

  底部在哪?无人知道!但是,“感觉最不好的时候,正是长期投资的进场时刻”是经过无数次历史事件检验正确的“铁律”。2005年中和2008年底在对股市几近绝望之际果断出手的都大获全胜这一事实便是明证。

  现在银行股大家都避之则吉,然而须知道,低于应有价值的投资品种,即使会继续一段时间低谜,但始终会向上回到其应有价值的水平。如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目前的估值低于两年多以前金融危机时的水平了,低价已充分体现了前面描述的各种风险了。值得考虑持有来等待其价格回归应有价值。这才是长期投资的胜算之法。还记得巴菲特本世纪初买中石油吗? 当时可也是“贱卖”而无人问津啊。结果呢?大家都已知道了。

  不然,是否要在市场好转之后,再从而“老巴”,“巨人”处高价买回,然后毫无意义地大骂他们“暴利”、“黑心”、“阴谋”一通?在“中石油”的覆辙,难道还要再重蹈一次吗?

个人简介
2007年10月加入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私人投资管理部门,担任副总裁兼投资总监。之前,他是汇丰银行广州的支行行长/卓越理财(资讯论坛产品)中心负责人,并曾长驻加拿大任职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资讯论坛产品)的私人投资经…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