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模糊诡异导致股市再次探底

马光和 转载自 和讯网 | 2011-09-04 19:01 | 收藏 | 投票

  市场从上周的快速反弹到本周的快速回落,使投资者再次陷入迷茫。股市的涨跌表面上是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博弈,背后体现的是对于政策预期的紊乱。

  本周央行决定将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缴纳范围,使市场的情绪再次跌入谷底。

  准备金本是央行对金融系统监控的一种重要工具,如果商业银行大规模规避,系统监控肯定失效,所以央行采取反制措施是理所应当的。这个新规的出台不单是为了惩戒商业银行以往大肆扩张表外业务的行为,也是为了防止事态向恶性方向发展。

  本周引起市场恐慌的不在于新规出台本身,而在于各方表态的诡异。这个消息是上周五一些媒体在网上披露的,也得到了一些商业银行的肯定,但是央行却迟迟不肯表态。按理说,这种对金融体系构成重大影响的制度出台,央行应该公开发布,以解公众疑虑,但是央行的犹抱琵琶,大家难免胡乱猜疑。一种猜疑是,中央的政策是否发生重大改变,另一是怀疑高层在政策取向上存在巨大分歧。温总理最近发表的文章表明,宏观调控的方向不变,防通胀依然是调控的第一要务。这与投资者近来对市场走势和政策的主流判断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从主要机构的预测看,CPI在8月份会出现回落,而且这可能会成为物价走势的一个转折点,但是最高决策层可能并不这么看。

  我们知道,政府要进行公开的政策调整,会有很大的操作惯性,而且常常调控过度。与这种情况形成对照的,是2007年底中央提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2008年前3季度不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因此现在大家感到担忧的是:历史会不会再次重演?

  历史也许不会重演,但投资者的担忧又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从正面的角度说,这次存准新规,提高了银行操作的规范性,使央行掌握了宏观调控的主动性,一旦发现市场资金过紧,央行可以采用停止央票发行甚至启动逆回购的方式来对冲,风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从负面的角度说,央行和高层可能对金融形势判断失误,而一旦出现失误又缺少缓冲机制,就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因为历史上此类案例多次出现,大家这样担心也不算过分。

  8月PMI指标显示经济没有硬着陆的风险,通胀依然是主要风险;认为应该停止紧缩的人认为,基础货币尽管总量不小,但货币乘数快速下降,调控已经有过度倾向了。从2008年的经验看,目前的确到了关键时刻,如果继续紧缩经济肯定出现问题,目前关键是政府高层的真实态度和行为取向。

  显然,央行对于存准新规的遮遮掩掩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入市资金戛然而止以及市场的再度回调,也在情理之中。

  

个人简介
市场观察员市场观察员市场观察员市场观察员
每日关注 更多
马光和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