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从欧美发达国家在农产品期权发展的经验来看,种类繁多的农产品期权在活跃农产品交易、规避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促进农产品期货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定价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坦桑尼亚等发达或发展中国家都曾积极运用财政补贴来鼓励农民参与期权交易。
1992年,美国农业部宣布,根据《1990年农业法》,从1993年生产年度开始,鼓励伊利诺伊州、爱俄华州、印第安那州部分农场主进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进行期权交易,购买玉米、小麦、大豆的看跌期权,以维持玉米、小麦、大豆价格在合理的水平,以此部分代替农业支持政策。参与期权交易的农场主自愿选择以目标价格水平来购买看跌期权,以避免因谷物价格的下跌而受到损害。同时,农场主必须按照政府农产品计划休耕部分耕地,政府不仅支付交易中的手续费和其他交易费用,而且还代为支付购买期权合约的部分权利金。例如:1993年,政府给予每蒲式耳15美分的参与补贴;1994和1995年,政府给予每蒲式耳5美分的参与补贴。农场主购买看跌期权后,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价格下跌时带来的损失,还可以获得农作物价格上涨时的收益。在我国现有利用农产品期货进行规避风险的“订单+期货”合作模式中,农作物价格上涨时会出现农民违约的问题,利用农产品期权则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利用农产品期权的具体损益如图1所示:
标的物价格 收益 损失 通过卖出期货合约套期保值 的农场主最终损益 执行价格 政府补贴部分权利金后购买看跌期权的农产主最终损益 农场主卖出期货合约的损益 购买看跌期权后的农场主损益 农场主购买的看跌期权损益 农产主的现货损益 政府补贴
图1:购买看跌期权后的农场主最终损益示意图
从《1990年农业法》实施后开始,美国农产品期权的经验试点项目在一些年度比较活跃,参与者众多。据统计,参与该项目的地区由最初3州9县增加到7州21县,参加的生产商由952个增加到1569个,呈明显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成效,加强投资者教育,1998年,风险管理局(RMA)还建立了3亿美元的教育基金帮助农场主和牧场主成为积极的风险管理者。从1993年到1995年,该项目作为经验试点试行三年,政府用于该项目的总支出达3800万美元。
现在看来,这种鼓励农产品期权发展的策略不仅起到“授人以鱼”,而且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农民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增加了收入,学会利用市场手段保护自己,提高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同时政府也大大减少了保护价格收购农产品的储备成本,增添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来规避农产品风险的途径。
美国的成功经验也使加拿大、巴西等国在推广本国农产品期权的初期,也纷纷借鉴美国这种鼓励农产品期权发展的模式,以此来培养农产品期权市场。例如,巴西最初发展农产品期权时,政府不仅为农民承担了期权费用,而且对农民在期权交易中可能承受的实际损失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这种前所未有的力度也使巴西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期权品种最为丰富、期权交易最为活跃的国家。虽然加拿大、巴西这些国家只是在农产品期权发展的初期开展了农产品期权补贴的实验项目,但是这些实验项目却发挥了重要的培育农产品期权市场的功能。
与此同时,从实践发展经验来看,农产品期权在化解农产品期货风险、吸引和保护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预测判断期货市场价格趋势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大多数欧美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中,几乎看不到单独的农产品期货交易规则。如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从1984年开始期权交易后,原来上市的期货品种逐步推出期权交易,而后来上市的交易品种都是期货和期权一起上市,期货和期权相辅相成已经成为国际期货期权市场发展的共识。图2为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2005年至2010年期间农产品期货、期权合约的交易量情况。
金融危机期间,场内衍生品市场以其严格的监管、较高的透明度和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经受住了考验。而作为场内衍生品市场重要产品之一的期货期权在我国还尚未推出。我国应积极研究农产品期权等产品,探索为农业相关行业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推动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