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五年之痛重演

曹中铭 原创 | 2012-10-22 08:3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五年前的10月16日,上证指数攀上6124点的历史性高点。6124点既见证着A股曾经的辉煌,也折射出其时市场的疯狂。但疯狂必定会付出代价,五年之后股指在2100点左右徘徊就是最好的诠释。

  即使没有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股指在创出历史高点后的大幅调整仍然在意料之中。而在五年期间,A股总市值由2007年28.12万亿元回落到21.39万亿元,缩水23.93%,如果考虑到新股上市的因素,缩水比例显然还将大幅提高。五年来,上市公司新股IPO与再融资“抽血”达3.62万亿;658只个股遭腰斩;195只2007年10月16日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5年以来平均跌幅高达38.81%。同样是在这五年期间,上证指数两次重回“1”时代,10年“零涨幅”的故事被演绎。在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意味着投资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欧债危机发源于欧洲,但无论是美国股市还是欧洲股市,其表现整体上比A股都要强,主要表现在其自我修复能力上。相反,国内GDP增速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行列,但股市却连续三年“熊霸全球”。巨大的反差显然是不正常的,从侧面也说明,A股如此糟糕的表现问题还是出在自身。

  郭树清履职证监会后,其监管体现出三大思路。一是以火烧股市“铁公鸡”等为代表的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完善;二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包括简化QFII审批程序与降低资格门槛,以及力邀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入市;三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但在“郭氏新政”中,对于A股市场最“原始”的“劣根性”,亦即股市为融资者服务的错误定位却丝毫没有触及。

  其实,股指创出历史高点后连续三年“熊霸全球”,并不是偶然的,某种意义上早已“被注定”。A股市场诞生20余年来,投资与融资、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制度建设与市场监管,以及投资者利益保护与市场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并没有被处理好。其中,投资者利益保护与市场健康发展又是重中之重。虽然监管部门口口声声说要保护好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事实又如何呢?当作为A股市场“脊梁”的中小投资者都对市场丧失信心时,股市全球最“熊”的命运已经无法逃脱。

  股市低迷,呼吁监管部门进行救市的声音在市场上不时出现。其实,救市只能救一时,A股每次出现低迷,也不可能总是靠救市。A股要避免再现五年之痛,避免再现10“零涨幅”的尴尬,更需要的是监管部门改变其监管思路,而能否做到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又是关键所在。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