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跌证监会该承担什么责任?

曹中铭 原创 | 2012-11-15 08:3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日前,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国际板、QFII与RQFII额度、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等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令人瞩目的是,对于股市的下跌,郭树清表示,监管部门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不是完全的责任,也不是绝大部分的责任。

  郭树清履职证监会主席以来,其推出的火烧股市“铁公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郭氏新政”无不击中市场的要害与软肋。作为“学者型”官员,郭树清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也能虚心地接受投资者的批评与舆论监督,这在此前是不多见的。因此,对于此次郭树清公开承认监管部门应承担一定责任,我们不应感到任何大惊小怪。

  股市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境外市场、投资者心理、重大事件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走势常常出乎投资者的意料,这既是市场的风险所在,也是其魅力所在。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股市持续下跌,监管部门显然不应承担“完全的责任”。

  A股市场诞生以来,大起大落与牛短熊长是其一大特点。如2006年沪指飙涨达130%,2007年再接再厉大涨96%,但2008年却暴跌65%,2009年又暴涨80%,如此暴涨暴跌是不正常的。而从2010年至今,A股又连续三年“熊霸全球”,这同样不正常。更何况,国内GDP增速在全球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也没有像美国那样爆发金融危机与欧洲那样产生债务危机,这也从侧面说明,A股市场表现不佳,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市场本身。郭树清认为监管部门对股市下跌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那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笔者以为,应该关注的有几点。其一,对上市公司疯狂“圈钱”行为在监管上存在缺位的嫌疑。为融资者服务,这是对A股的错误定位。如果说作为监管者,中国证监会无法撼动这一定位的话,那么,对于新股发行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与节奏等,监管部门显然有十足的“话语权”。由于A股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资金对于股市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但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圈钱”问题上却保持一种“纵容”的态度,如今年以来股市一直跌跌不休,投资者纷纷呼吁暂停新股发行,以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但监管部门却以“新股发行规模和节奏主要还是依靠市场供求机制进行自我调节”来搪塞,在股指持续下跌背景下,导致投资者损失越来越惨重。

  其二,对于市场违规行为的打击不力。郭树清虽然提出对股市失信行为“零容忍”,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监管部门也对市场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但毋庸置疑,无论是打击的力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还存在进一步强化的空间。违规成本低是A股市场的“老大难”问题,但却不能总是成为“问题”,而这需要监管部门作出努力。因为违规成本低,才会导致违规者不惜铤而走险与前仆后继,才会有更多的违规者鱼贯而出。

  以欺诈发行上市为例。这一严重损害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利益与广大投资者利益的严重违规行为,在现行退市制度中居然没有涉及,即使是在今年进行完善的基础上,仍然对其“网开一面”。如绿大地造假上市案,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案情重大,性质极为恶劣”,这样的公司却还能苟活于市场中,不仅是违规成本低的“典范”,也是A股的一大奇观。再如保荐不力的问题,保代常常成为被处罚的对象,而保荐人则平安无事。但保荐一个项目,保荐人才是利益的最大窃取者。分食利益蛋糕,却不用承担任何的责任,如此现象也只有A股才会发生,实际上都是监管部门打击不力的表现。

  其三,对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流于形式。就连郭树清主席都不得不承认“个人投资者为中国资本巿场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中小投资者,却仍然处于最弱势的地位,其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来自监管部门的有效保护。应该说,监管部门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制定了诸多的条条框框,但要么成为口号,要么流于形式。A股市场投资者有“两难”,一是赚钱难,一是维权难。即使是利益被侵害,也常常面临着无处说理无处维权的尴尬。纵容“圈钱”、对违规行为打击不力以及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到位,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市场信心的严重丧失,近几年股市持续下挫,也存在这几个方面的原因,监管部门无疑是有责任的。

  当然,郭树清承认监管存在责任,但并不是说这个责任要由其一个人来承担。事实上,仅仅依靠郭树清的一人之力,A股还无法走出目前的困境与泥潭。而重要的是,既然已经认识到监管部门存在责任,就应该早日进行解决,切不可听之任之。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