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步入“1”时代的反思

曹中铭 原创 | 2012-12-11 08:31 | 收藏 | 投票 焦点关注

  1949.46点,截至目前为止上证指数的最低点位,也是2009年股指创出3478点高点后创出的最低点,该点位也被市场人士解读为股指回到了“解放前”。其实,股指步入“1”时代,是连续三年“熊霸全球”的必然结果,是A股市场结构性矛盾与深层次问题的总爆发,也是整个市场信心丧失殆尽的最真实写照。

  自诞生开始,A股市场就存在两大致命性的缺陷,一是为了保持国有股的控股地位,上市公司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继而形成了股权分置现象;二是建立股市的目的,其实就是为融资者服务的,亦即股市定位出现错误。随着2005年股改的启动,曾被认为是“万恶之源”的股权分置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错误的股市定位一直得以延续,其弊端则日益凸显。

  今年股市持续低迷并且新低不断,A股跌破2000点重回“1”时代,跌破的不仅仅是指数,更是“跌破”了投资者信心的临界点。对于股市绵绵下跌的原因,当境外市场、宏观经济等一块块“遮羞布”被扯开之后,剩下的只有市场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裸泳”。

  郭树清履职中国证监会主席后,一年内出台制度、规则等高达65件之多,无论是火烧股市“铁公鸡”、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还是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推出以及沪深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的完善等,其矛头无一不击中市场的要害与软肋,但“郭氏新政”无法挽救股市的颓势,即使是其频频力挺蓝筹的背景下亦是如此。如果说股市运行有自身规律的话,那么“监管部门应该对股市下跌承担一定的责任”,至少说明监管存在缺失或缺位之处。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市场纷纷呼吁暂停新股发行。在股指下跌导致市场不堪承受之时,投资者纷纷呼吁暂停新股IPO以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但监管部门却以“市场化发行”来进行搪塞。而从10月份只有浙江世宝一家发行新股,到11月份的“白板”以及12月份还没有出台“时间表”看,新股发行实际上已经“暂停”了。积重难返之下的所谓暂停IPO已没有多大的意义,实际上,股指跌破2000点重回“1”时代,正是在IPO基本暂停的情形下发生的。试想,如果监管部门此前能够顺应市场的呼声而及时停止新股IPO,一来说明其重视市场的反应,二来也可以给市场喘息的机会,三来说明其呵护市场的决心,进而可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或许股市也不至于回到“1”时代。但是,没有“如果”。

  只有深化改革,A股才会有出路,任何修修补补的行为,如果不能触动利益集团与权贵资本的利益,如果不能改变股市的错误定位,股市都难言有希望。而笔者则以为,改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

  一是建立抑制“圈钱”行为的上市公司融资机制。新股发行制度历经改革,淡化盈利指标强化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无疑是市场的一大进步。尽管监管部门在今年4月份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不忘追究违规行为的责任,但过于空洞化。更重要的是,其对抑制“三高”发行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三高”发行、业绩快速“变脸”,只能说明发行人信息披露上存在重大问题。为此,建议将发行人信息披露透明度与大小非解禁与减持密切挂钩。如果新股业绩出现“变脸”,或者挂牌1-3年的业绩增长不及上市前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那么所有大小非锁定期在其承诺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倍。另外,规定所有大小非减持价格不得低于发行价格(分红、送股相应除权)。鉴于上市公司再融资多如牛毛的现象,监管部门应该大幅度提高再融资的门槛,将那些以“圈钱”为目的的再融资挡在大门之外。

  二是建立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惩处机制。违规成本低是A股的一大短板,也常常遭遇市场的诟病。绿大地欺诈造假案,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案情重大,性质极为恶劣”,但就是这家造假公司,至今仍然“苟活”于市场中,竟然没有被责令退市。其原控股股东何学葵已将自己所持部分股份转让,并且获得暴利。对相关的责任人员,当地法院的一审判决却是一“缓”了之。休说是严惩违规行为,这简直是纵容犯罪。还有如包装粉饰上市后的业绩“变脸”现象,这在当前的市场中大面积存在着,但真正“被处罚”的保荐人与保代又有几人呢?即使是处罚,保荐人一般享受的是“出具警示函”的“待遇”,保代一般“被停工”3-12个月,但市场受到的伤害谁该负责?

  三是建立集团诉讼为主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正如郭树清所言,个人投资者为中国资本市场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个人投资者,却仍然处于最弱势的地位,并且常常成为“被奉献”、“被鱼肉”、“被掠夺”的对象。应该说,监管部门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也制订了为数不少的条条框框,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往往成为口号与形式。即使是“老鼠仓”、操纵股价、信息泄漏等导致投资者出现损失的,其也无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正是因为制度建设存在漏洞,才会导致违规者前赴后继,损害着中国资本市场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股市重回“1”时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监管部门不采取行动。同样可怕的,是监管部门不能对症下药。若此,即使是股指站上更高的点位,今后亦存在重回“1”时代的可能。

  本文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viewpoint.inewsweek.cn/columns/columns-2729-p-1.html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