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补偿不如练好“内功”

曹中铭 原创 | 2012-02-02 08:28 | 收藏 | 投票

        大成基金公司在兔年年末发布的一份公告颇吸引市场的“眼球”。公告称,因旗下大成优选基金2011年度业绩表现与业绩基准表现的差异达到运用业绩风险准备金弥补持有人损失的条件,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将截至2011年12月31日基金业绩风险准备金账户应计提金额合计23234775.34元一次性划入基金财产。这是基金业首例依契约补偿投资者的案例,有市场人士认为,此补偿模式值得借鉴。

        其实,对于“补偿”投资者,大成优选并非首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内第一家“走出去”的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因为深陷雷曼公司破产的泥潭,导致此后一直无法正常运作、估值和开放赎回,华安基金公司曾发布了《关于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相关保本责任的公告》,承诺将承担“保本责任”。虽然后来通过诉讼挽回了损失,但华安公司还是填补了176.3万美元的“窟窿”以补偿其投资者。

        大成优选此次作出补偿的无奈之举,其实与大成系基金遭遇重庆啤酒的“黑天鹅”事件密切相关。根据大成基金四季报披露的资料测算,在重庆啤酒连续跌停后大成系开始“逃亡”, 粗略估算,其持股市值缩水达5.55亿元。虽然季报显示大成基金并没有遭到持有人超百亿的赎回,但基金业绩受到严重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正是在此背景下,大成优选基金净值增长率低于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超过了5%,继而触发了补偿的条款。

        基金业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收取模式早已招致市场的广泛诟病,为了规模更为了吸引投资者加盟,某些基金开始在管理费问题上做“文章”,比如像大成优选的业绩风险准备金补偿模式、也有如果业绩低于比较基准就免收管理费的。相对而言,绝大多数基金在将管理费放进自己的“腰包”后再也很难“吐”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成补偿投资者的举措值得推广。

        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相对于大成优选50亿元左右的规模,大成基金仅仅只补偿了2300万元,对大成优选单位净值也只能产生约0.005元的“贡献”而已,实际上这点区区“贡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大成优选因踩中重庆啤酒的“地雷”导致持有人的净值缩水,也并非能够一“补”了之。

        毫无疑问,在投资重庆啤酒问题上,大成系基金存在明显的“赌博”倾向。重庆啤酒涉足乙肝疫苗领域早在1998年年底开始实施,期间一直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成功的产品推出,更没有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市场对于重庆啤酒乙肝疫苗的炒作,更多的是在炒作“概念”。大成系基金不惜斥巨资重仓,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基金净值缩水不说,其声誉亦是受到影响。

        其实,如果大成系基金不抱着“赌博”的心态,而是在练好内功的情形下审慎投资重庆啤酒,或许大成优选也不会成为依据契约补偿投资者的首吃“螃蟹”者,业绩风险准备金也还在自己的“腰包”里。但大成系基金的“豪赌”行为,却将“如果”变成了现实,这才是整个基金业需要反思的地方。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