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股也有春天?

徐瑾 原创 | 2012-02-29 09:3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蓝筹股最近很“红”。

  在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态蓝筹股具备“罕见投资价值”之后,监管层数次出面力挺蓝筹股,近日将蓝筹股与价值投资挂钩,将蓝筹股再度定义为“市场的主体”与“股市价值的真正所在”,号召机构投资者“率先引领价值投资”。

  “炒股要听党的话”,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句老话,如今似乎有所印证。最近蓝筹股的行情确实不错,甚至带动A股走出连续“8连阳”,令踏空者几乎没有入场机会,悔不当初。

  蓝筹股到底有多便宜?按照郭树清的数据,近日A股平均估值水平大约为15倍左右市盈率,而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而按照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最新数据,沪深300指数公司占总市值的65%,营业收入占全部的74%,净利润占全部的84%。

  对比A股历史,这一估值水平咋听起来确实有“捡漏”之感。从市盈率角度,蓝筹股甚至比起2008年时2000点以下水平更低。不过便宜总有便宜的道理,中国股民对蓝筹股保持距离,并非全无缘由。

  回顾蓝筹股一说,据说最早来自赌场的筹码颜色,代表了价值最高的筹码;而在股市之中,往往又以优质、稳定、大市值股票为代表。在国外,蓝筹股往往被视为资本市场“定海神针”,不过在A股却又一直有“大象难起舞”的尴尬。

  首先,这与蓝筹股的自身构成与历史表现有关。国内蓝筹股构成中,银行股、“两桶油”占去不菲份额,它们的利润占去上市公司很大比例,但其未来盈利空间并不被高看。进一步看,在过去几次熊市之中,蓝筹股并没有体现出更明显的防御性,难逃齐涨共跌厄运,使得不少投资者曾经被蓝筹股伤得不轻。

  其次,从投资者构成来看,中国资本市场一向由散户主导,即使机构投资者往往也呈现散户化趋势。对比小盘股,蓝筹股往往又少了炒作空间与题材效应,难怪令人却步。

  最后,从制度设计来看,中国股市弊端重重。典型之一在于缺乏严格退市制度,这使得大部分股票市净率,也就是股价/账面价值很少跌倒1以下,这显示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本身就是不菲价值,相当于股价中包含看跌期权,使得不少垃圾股对比蓝筹股更有想象空间。

  回头来看A股整体表现,去年年末笔者认为或许已经接近估值低点(《十年一觉A股梦》)如今,即使海外看空中国之音也在减少,对于中国A股的看多声音也逐渐日起。德意志银行2月24日发布第十期年度对冲基金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86%的投资者计划2012年保持或增加在亚太(除日本)的投资比重,看好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表现,认为中国市场2012年表现将优于2011年。

  平心而论,目前股市估值不算离谱,使得蓝筹股具备了投资价值。但如果蓝筹股要领跑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的机制设计加以配合。中国资本市场不合理之处比比皆是,这也意味着未来制度红利仍有不少释放空间,未来牛市的到来,也基于此间。

个人简介
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首席财经评论员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