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领入歧途的所谓“经验”之四

阎栋 原创 | 2012-02-06 14:4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愚蠢指数:2颗星

上海有一本著名的面对大众百姓的理财类杂志《理财周刊》的口号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人民大众普遍富裕起来的今天,理财确实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果理财得当,可能你的收获要远超过正常的工作收入。但其实,理财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理财的重点应该是开源节流和定期储蓄;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情况下,理财的重点应该是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以求回报。然后当下的理财市场和理财概念已经妖魔化了,已经变成疯狂向人们兜售所谓理财产品,而这些理财产品大多数并不会给你带来很好的收益。

理财是种理念而非产品

理财首先是一种生活理念,而非购买几样理财产品。对于刚刚工作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来说,理财首先意味着节流和储蓄,去除不必要的开销,因为现在的储蓄是为了在未来你能够有一定的资本进行投资获取更远期的回报。少买一个IPONE手机、少去看场电影、少一次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聚餐带给你的是储蓄额的实质性增加,而减少的只是一次短暂的器官享受而已。对于稍有积蓄的人来说,理财意味着为自己的现金找到合适的回报率,你要时刻关心金融和经济的变化,时刻了解各类理财产品的动态,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产品。同时这样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性的。现实中,大多数人被银行或保险公司忽悠,将自己大部分的存款一次性购买了某种基金、股票或者分红型保险,然后扔在那里不管不问,等过几年想起来了回头一看,原来大部分已经亏掉了。所以理财绝不是一次性的购买产品,而在于培养自己为手头的现金追求增值保值和一定回报率的生活理念和习惯。

理财应站在更高的角度

有时候我会翻阅一些理财类的书籍,可是每次看完之后都大呼上当,为什么?因为这类书都是大同小异,首先用复利的神话作为开场白(关于复利我将在下篇文章谈谈)强调理财的重要性,然后扯一些老生常谈的实例,强调要重视理财并购买一些理财产品。理财类的杂志也大同小异,上面充斥了银行和保险公司、红酒、房产的软文,什么热门讲什么:房子涨时号召大家买房,股市好时拼命介绍各类基金,黄金涨时就说黄金才是万法归宗。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引诱读者掏钱来买所谓的理财产品。理财其实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增加储蓄、节约开始、创业、认真工作、做几份兼职、拓宽知识面和社交圈以便增加自己的投资渠道、为今后养老做准备等等,这些无不都是理财。站在一个大的宏观层面来,多了解各方面投资渠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为自己制定合适的理财行为才是上策。比如在01到04年之间,你如果没有买入一大堆基金或股票而是买入房产;又比如在09或10年,你没有跟风再投资买房而是买入黄金进行资产保值;而所有想向你出售理财产品的公司都不会告诉你何止该做出这样的决策,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这只有靠你自己根据经济金融的大趋势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和选择。

理财是主动判断而非被动选择

理财一定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有人说我也是主动的啊,比方说最近黄金很热,银行向我推荐了好几个跟黄金挂钩的理财产品,经过认真的分析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产品。这其实也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因为你是在对方安排好的菜单里点菜,我的意思是你首先要在是否购买黄金产品上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这里仅是举例,不是劝说大家不要买黄金)。记住,所有向你出售理财产品的单位,他们只靠三种方式赚钱:对赌、手续费和借鸡生蛋。对赌的意思是客户亏掉的钱就是他的盈利;手续费的意思是你的亏盈和他无关,他真正要的是你的手续费;借鸡生蛋意味着其实就是吸储的另一种方式。如果你认真研究各类理财产品,你一定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前几年爆出的让大陆客户竞折腰的外汇累计期权产品、赌场、网络炒汇、彩票、意外险等等都可归于对赌模式。基金定存、定投可归于手续费模式。所有的分红型保险、各类信托产品则基本可归于借鸡生蛋模式。我并不是说所有的理财产品都不要购买,而是说你首先要认清对方的本质,然后再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主动判断。比如你手头有20万,你是提前换房贷,还是买些理财产品,还是买部汽车改善生活,还是做为创业基金进行创业,或是“高利贷”借给别人?这些都是要你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如果你权衡之下觉得购买理财产品比较适合现阶段的自己,这才算是自己的主动判断。如果只是因为看了报纸杂志上推销理财产品而一时头脑发热,这是非常被动的选择。

开源节流、勤俭节约、适度投资、恬淡心境,让理财成为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手段。

修正版: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一定要自己理,谨防走火入魔。

 

个人简介
10年工程管理、5年企业高级管理,3年项目投资,喜爱思考经济、商业、宗教、哲学。
每日关注 更多
阎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