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首现千亿巨亏折射出三大弊端

张平 原创 | 2012-03-29 09:4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本周二,首批基金2011年年报闪亮登场,其中涉及18家公司旗下超过200只基金,尽管披露数量相对有限,但基金2011年大幅亏损已初露端倪,其近千亿元损失也基本全由基民“埋单”。与此相对应,基金公司同期管理费却照收不误,就在去年一年,18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高达57.7亿元。这无疑把基民们推向了“2011年度最冤投资者”的宝座。

  对于大多数基民来说,或许出于自己对股市的专业知识不丰富,或许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打理手中积蓄,把钱存银行又怕负利率之苦,想通过基金经理们的专家之手,能够获得跑赢市场的收益。怎奈想,去年18家基金公司巨幅亏损近千亿元的极差表现,让基民们的幻想着实破碎了一把。我觉得有三大原因导致目前公募基金很难给基民们以丰厚的回报。

  首先,目前中国的公募基金还是普遍靠天吃饭,虽然有些基金经理一直宣称“轻指数,重个股”,但是真正在大趋势向下的情况下,基金净值跌幅能够小于大盘已经属上佳表现。何况,去年股市全年几乎单边下跌,其中沪指同期累计跌幅超过21%,而债券市场同样低迷,甚至遭遇了5年来罕见的“熊市”。在“股债双杀”背景之下,不仅是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25%也在情理之中,而债券基金六年整体“不败金身”也在去年告破。由此可见,中国的基金业目前还没有完全摆脱大势的束缚。

  再者,我们注意到一边是18家基金公司近千亿巨亏,一边是他们去年提取了高达57.7亿的管理费。这就说明了我国公慕基金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很大缺陷,就是基金经理的收入没有和业绩相挂钩,不管是股市行情如何险恶,基金公司每年都根据其旗下的基金规模提取管理费,而基金经理们可罕涝保收每年获取几百万的高收入。盈利归功业绩,亏损却有基民来扛,在这样的模式下,基金经理是否能尽力替基民谋取利益,则要看其职业道德。前些时候,少数基金经理拿基民的钱去参与创业板或ST类股票投机,这就与其收入不与业绩挂钩有关。

  我觉得,基金公司除提取一部分维持其正常运转的管理费外,另一部分收费应该与基金公司及旗下基金经理给基民带来回报相挂钩,尽快终止不管行情好坏,基金公司管理水平高低,管理费却年年增长的制度弊端,让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真正能竭力为投资者创造最大效益。如果中国公募基金业仍然维持现状,那么很难给基民们带来多少希望,必将会呈现“牛市跑不赢指数,熊市输得比散户还惨”的窘状。

  最后,基金经理人员调动过于频繁不利于基金的运作。据2011年不完全统计,共有229只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涉及56家基金公司,其中60起为增聘基金经理,169起为变更基金经理,基金人才变动问题目前十分突出。基金作为长期投资品种,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追求的都是长期业绩的稳定增长,而基金经理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频繁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基金的业绩持续,公募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已经成为制约基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不仅如此,随着不断有新基金公司和基金的成立,目前基金经理的年龄目前呈现年轻化,现在一般是80后为主,这些新任的基金经理,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股市牛熊风雨考验,对股市风险缺乏应有人认识和判断。不像老一代经历过几个牛熊轮回的基金经理那样经验丰富,试想一个没有经历过大熊市年轻的基金经理,更需要的是市场磨励,而不可能给基民们带来多大收益。

  2011年年报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从目前披露的18家公司旗下超过200只基金来看,估计今年基金业的整体亏损肯定远不止千亿。公募基金业在2011年之所以亏损惨重,有市场不景气问题,也有制度不完善问题,更有基金经理人事频繁变更等众多原因,但基金业平均亏损程度超过去年股市跌幅,则有些说不过去。如果中国的基金业不洗新革面,2011年的巨亏可以由基民们买单,那么2012年要是亏损该由谁来买单呢?相信基民们将会用脚投票,以表示他们的不满。

个人简介
不执著财经创始人:张平 知名经济学人,著名财经评论家, 每日经智库财经专家,今日头条,财经头条,百度百家,腾讯自媒体专栏作家,金融界、国际金融报,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特约撰搞人。 微信公号:bzzcaijing(或输入不执著财…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