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收成不好险企跳脚 产品同质化要打破

梁启明 转载自 新浪财经 | 2012-03-31 17:20 | 收藏 | 投票

  2010年底开始实行的银保新政,是悬在保险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这个能快速拉升保费的渠道遇冷后,2011年国内寿险业面临集体尴尬,保费收入增速出现大幅放缓。

  以中国人寿为例,2011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大幅降低,首年保费同比下降15.7%。首年期缴保费同比下降7.8%。平安、太保的情况也类似。

  解决银保渠道困境进而拉升保费是保险公司2012年的头等大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保险公司已经在谋求解决办法,在银保的产品类型上进行转型,销售长期保障和储蓄相结合、附加值高的产品。

  银保产品销售艰难

  在3月27日中国人寿的2011年业绩发布会上,副总裁缪平表示,通货膨胀、利率走高、银根紧缩,以及银行和信托理财产品的冲击,是银保产品吸引力下降的原因。此外,银保新政也对整个银保市场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新政中,不再允许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银行网点,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同时规定每个银行网点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合作。

  “全国80多家寿险公司,去年银保保费收入整体下滑,中国人寿的下滑幅度是22%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缪平坦承。

  银保保费收入下滑带来的是整个寿险行业保费收入遇冷。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1年保险业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43万亿元,较2010年同比下降1.3%,而寿险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9721亿元,同比却下降了8.57%。其中,银保保费收入少收千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保险公司银保业务仍持续低迷态势,预计2012年行业银保新单保费将持续下滑,但是下降幅度较去年或将有所减少。

  产品同质化要打破

  目前摆在银保面前的难题很多,除了经常见诸于报端的销售误导,在销售的产品上,也存在同质化严重,过于单一等问题。

  “目前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过于单一,主要以趸缴和短期险为主,这样的销售模式对于银行本身开始中间业务来说,并无多大益处。”某保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面对银保困境,保险公司并未轻言放弃,正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上述保险公司人士说,“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可以销售长期保障和储蓄相结合的产品,多卖有附加值的保险产品,这对于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是有很大的好处,同时有利于银行建立多层次的业务结构。”

  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向记者透露,友邦在银保方面正在摸索一个新的银保计划,“我们希望通过银行来卖保险,而不是卖储蓄。经常听到存单变保单的情况,友邦希望能够找出一些相信我们合作理念的合作伙伴,通过银行把长期保障和长期投资储蓄产品结合起来。”

  中国人寿也有了解决方案。记者了解到,中国人寿的银保产品已经在逐步转型,拉长保险的期限,同时提供更多的保险服务。

  缪平表示,将在银保渠道推荐价值高的保险产品,以应对产品同质化问题。此外,还会巩固现有的合作渠道,以及采取多种队伍激励措施来提升网点的产能。

  “一方面需要银行来帮我们推荐一些产品,另一方面我们客户经理也和银行合作销售产品,同时还有我们的理财队伍。”缪平介绍,中国人寿银保有4000万客户,为了服务好这4000万客户,前几年已经组建了理财队伍,有1.7万人,今后还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按照高标准让银保理财队伍逐步成长起来。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梁启明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