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错误理解楼市主流舆论导向所付出的代价

丁兴发 原创 | 2012-06-15 16:29 | 收藏 | 投票

      自从货币宽松政策执行以来,笔者一直强调着中国楼市存在的变化,并预言中国楼市年内筑底上行将是大概率事件。

       如何理解当今中国楼市运行背景,如何解读高层传达出的政策信号,对于我们做好楼市如何正常波动这道选择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曾经在各类舆论导向中看到迷恋政府管控的一些“学院派专家”,“财经评论家”们,高呼楼市价格下行的论调不绝于耳。在政策管制下,需求被限制了,楼市确确实实也停摆了,并开始偏离她应该正常运行的健康轨道。但是,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巨大矛盾,导致了中国楼市不健康运行。我们开始看到楼市成交量阶段性的大幅度反弹,就是显示着一种难以抗拒的市场力量。这种力量还在积蓄着。被压制越久,能量积蓄就越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重视这种被压制的市场购买力。

      从楼市调控以来,我们的诸多学者们都在呼吁着价格要下行,并且应该下行50%都不为过。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楼市存在着巨大的“泡沫”,“泡沫”不挤破,中国经济就危险。所以,政府就开始接受这个观点,并大规模挤压所谓泡沫。

      但是,现实的状况又如何呢?因为还没有跌到50%的理性预期,所以我们的一些学者们,在货币政策明显转向并利好楼市的状况下,依然不合时宜地继续唱空楼市。建议购房者不要上开发商和楼市利益者们的当。也就是继续观望,不要购房。持有这种论调的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是,楼市调控政策并未放松,楼市还处于高库存,楼市价格当然需要继续下行。

      我们应该为这些错误舆论感到悲哀。不接受市场行为的逻辑都是不正确的。我们依赖政府思维的习惯太强烈了,所以中国政府处理信息非常难。政府管理经济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是人们对政府依赖造成的社会病。只要是自己难以解决的,都希望政府去解决。每一个阶层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都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而政府需要的是平衡各阶层的利益。这种平衡,更多的是需要制度,需要税收,需要依托市场,而非管制。在一个共同的关系平台上,运用压制一方利益而倾斜另外一方的利益的逻辑是不对的。没有公平,就没有交易。

      当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有3个季度了,但是并未解决稳增长的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是信贷需求不足。所以跟着央行快速推出降息的手段。希望通过降息去刺激投资。看来,中国政府依然需要回到通过投资去平滑经济下滑的方向,制造一个更长的下滑斜坡,以便经济实现软着陆。

      中国的楼市,重新处于货币政策方向调整后的风口浪尖。对于楼市讨伐者而言,大为不满,对于楼市投机者,暗中窃喜。博弈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开发商倾斜。购房者,尤其是刚性购房者,在这一轮调控中,依然是一个受损的利益群体。当然,这也是盲目听信错误舆论所付出的代价。

      从调准到降息,时间仅仅相差8个月。而降息窗口一开,也就预示着中国经济逆向运行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货币手段始终都是反向手段。货币宽松的目的是释放流动性,刺激投资增速,其对应的方向是经济持续下滑,并往通缩阶段快速挺进。楼市是最为重要的民间投资领域。不知道此一轮反向货币政策推升楼市的速度会有多快。

      在新增楼市供给大幅度萎缩的状况下,库存出清的速度决定楼市价格运行的稳定性。楼市价格稳定无疑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楼市价格即将迈入上行区间的时候,加快钢铁、水泥等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成长的行业中的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快速启动并购机制才是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如果政府已经等不及经济下滑带来的巨大社会风险,就需要快速推动钢企的并购重组。这一点,才是本次结构转型的要点。

      钢企涉及到的利益链条太多,尤其是地方政府利益分配,这才是并购难以有效展开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把政策的力度放在要害位置。既然楼市打压也动不了钢企的社会地位,唯有实施强制政策才可能解决这一社会难题。我们需要一场暴风雨之后的艳阳。钢铁和水泥等建材行业中的落后产能企业的并购,会导致新下岗工人的出现。但是,这正是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涅槃之后的永生。

     

     

个人简介
诚实,善良,敬业可以包容我的人生观。
每日关注 更多
丁兴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