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仅仅“引资”还不够

曹中铭 原创 | 2012-06-20 07:29 | 收藏 | 投票

        中国证监会的“引资”工作再次步入新的高潮。日前,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拟修订《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继续加大引入境外长期资金的力度,加快QFII资格审批。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资格标准以及扩大投资范围成为修订的重点,实际上是监管部门希望更多QFII快速进入国内市场。

        有统计数据显示,自QFII被“请进来”以来,截至今年5月初盈利1516亿元,与其汇入的1228亿元资金相比,已经实现翻番。虽然其中不乏上一轮大牛市的“功劳”,但QFII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却与监管部门不谋而合,事实上这也是监管部门放行更多QFII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显然也与监管部门发展机构投资者以及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思路有关。郭树清履职证监会主席之后,养老金、企业年金、公积金甚至于银行理财资金都在其“邀请”入市之列,像在A股市场有较好口碑的QFII当然会受到其青睐了,

        与境外相比,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别。境外成熟市场的投资者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中小散户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而A股市场由于当初特殊的历史原因,呈现出散户占据绝对的比例,而机构投资者发展相对不足的窘境。也正因为如此,再加上众多因素的影响,市场投机疯狂成为A股的一大特色。

        因此,无论是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还是从市场今后的发展需要上看,监管部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举措无疑是明智的。而且,在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并在市场中真正掌握话语权之后,股市常常出现的大起大落现象也必将受到抑制。但是,对于年轻的A股市场而言,仅仅“引资”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毋庸置疑,郭树清履职证监会后,针对上市公司回报问题、新股发行制度、退市问题等诸多市场焦点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其矛头无不一一指向股市的要害与软肋,而笔者亦相信,“郭氏新政”日后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然而,尽管到目前为止“郭氏新政”将导致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进行重新调整,但有两大核心问题却丝毫没有触及。其一是关于A股市场的定位问题。之所以“重筹资,轻回报”会成为市场的一大“劣根性”,与对股市的错误定位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这一股市“劣根性”已在市场延续了20余年。前两年A股连续“熊冠全球”,也与市场融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而投资功能丧失殆尽有关。而在“郭氏新政”中,即使有IPO新政出台,并且新股“三高”发行得到缓解,但却从未剑指市场的定位问题。

        其二则是监管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弊端一直没有消除。证监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最高监管者,其职责重在游戏规则的制订与管理,以及对于市场违规行为的处罚等,但证监会却包揽了本不该属于其份内之事。以新股IPO为例。新股发行制度的制订以及如何进行改革,显然是证监会的职责,而其审批权则应该下放到相关的证券交易所,由交易所根据相关制度决定企业能否挂牌上市,而这项权力,却被证监会紧紧地握在手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状,使证监会脚踩“两只船”,无法使其发挥监管者的最大作用,也导致交易所的功能遭到扭曲,使证监会与交易所权责不明。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