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传言为何吓坏股市?

郭施亮 原创 | 2013-10-11 07:1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有消息称,有关部门已经同意上交所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分支机构,设立交易所,允许境外公司在此上市。此举即预示着国际板或将借道推出。受消息影响,当天A股呈现出大幅震荡的格局。截至收盘,沪指下跌0.94%,跌至2200关口下方。而受国际板影响较大的创业板指数更是出现了2.66%的跌幅。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港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盘中曾经出现快速跳水的走势。

  尽管上述消息终被上交所否认,但是国际板对股市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实际上,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市场一直流传着国际板推出的传言。每当国际板的传言在坊间流传后,马上会对当天的股市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那么,国际板传言为何会吓坏股市呢?

  何谓国际板?即外国企业在中国A股发行上市的板块。而国际板推出最大的意义在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通过引进外国企业来提升国内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今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为中国内地首个自由贸易区。可以这样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实际上是中国管理层的一次创新性的大胆尝试。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深化运作,未来必将进一步推动区内的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进程,甚至会实现利率和汇率完全市场化的局面。一般而言,利率汇率市场化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前提,而国际板的推出又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目标,而国际板的推出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体现。

  既然国际板有着如此重要的战略性作用,那么为何还会遭遇国内投资者的强烈反对呢?笔者郭施亮认为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结构的建设进程过急。近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速度非常惊人。以市场的扩容进程为例,从中小板、创业板再到新三板,十年间市场容量大幅度扩张。又以资本市场的融资与分红情况为例,十年间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高达3.61万亿,而分红规模仅为1.9万亿,两者之比接近2:1,股市的回报率呈现长期低下的态势。自股市设立至今,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发展至2500家,较股市开设初期的数量出现了规模式增长的状态。而上述的数据却隐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市场失血严重,股市已经沦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牺牲品。试问,在一个本已严重失血的市场基础上,再开设一个国际板,届时会对股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二、国际板推出后将会对市场估值以及市场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当国际板推出后,大量的外国上市企业将会进入中国。于是,更多优质的外国上市公司将会促使国内市场的估值水平出现深远性的变化。而以往不成熟的估值准则、交易模式等也将会受到冲击。当然,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国际板的推出有助于促进国内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多的潜在空间。

  第三、红筹股或将回归国内市场,配合国外上市公司的侵入,必将引发新一轮再融资狂潮。当前,国内再融资现象非常频繁,以今年为例,前九个月的再融资规模已经超过2500亿元。又以近三年的数据为例,三年间国内市场的再融资数额已经突破万亿关口。可以想象,因国际板推出而引发的再融资狂潮将会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

  虽然当前已有不少学者为国际板作出辩护,并强调国际板推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属于可控的状态,但是笔者郭施亮认为,盲目推进资本市场多层次结构的建设并不可取,且当前国内的监管体系过于脆弱,因此国际板的推出时间仍然不成熟。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