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费诱惑着中金公司们

皮海洲 原创 | 2013-10-17 06:07 | 收藏 | 投票 焦点关注

  国庆节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中金公司申请设立基金公司的消息经过正规媒体的报道而在市场上流传开来。报道称,中金公司申请设立的基金公司名称为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中金公司100%持股,目前该申请已经得到证监会的受理。这也是新《基金法》实施以来首个券商设立全资基金子公司的申请。

  自新《基金法》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设立基金公司已成为基金业的一道靓丽风景。截至9月底,已经通过评审会的拟成立基金公司已经达到4家。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国寿安保基金公司。该基金公司为首家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发起人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持股比例为85.03%,外方股东为安保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在上海。根据此前该公司发布的公开信息,国寿安保的注册资本将高达5.88亿元,超越兴业基金的5亿元,是注册资本最高的基金公司。其他3家分别为圆信永丰基金、华福基金、永赢基金,这3家公司的大股东分别为厦门信托、华福证券和宁波银行。此外,华融证券等券商也已向监管部门递交了申请,并正在进行审核程序。而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则斩获首个证券公司公募基金业务牌照。因此,这次作为曾经投行霸主的中金公司也加入到申请设立基金公司的行业中来,无疑格外令人瞩目。

  应该说这股基金公司设立热潮的到来是在意料之中的。毕竟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基金管理费收取办法对于任何有实力的机构来说都是一种诱惑。不论基金公司的理财能力如何,也不论投资的盈亏情况,哪怕就是出现2008年那样的大熊市,投资基金出现巨额的亏损,基金公司仍然可以根据管理的基金规模,按照规定的基金管理费率,一分不少地向基金持有人收取基金管理费。如2008年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424只基金亏损了1.5万亿元,但当年提取的基金管理费仍然达到创纪录的307.34亿元;而2010年投资基金总共才赚了51亿元,但管理费却收了302.34亿元,基金管理费是基金盈利的6倍。因此,面对这种旱涝保收的巨额基金管理费收入,有哪家机构不想来分一杯羹呢?

  而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基金法》为部分机构投资者来“分一杯羹”提供了可能。因为新《基金法》第13条规定拓宽了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的范围,不再限定为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同时根据今年2月1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等5类机构将可以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如此一来,在新《基金法》正式实施后,一些符合条件的“5类机构”因此掀起基金公司设立热潮,包括中金公司这样的曾经的投行霸主也加入到设立基金公司的行业,这实在没什么可奇怪的了。毕竟旱涝保收的基金管理费收入对中金公司们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基金公司设立热”对于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当然是有利的。不过这也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方向性错误。毕竟投资基金是一种代客理财产品,它以专家理财的方式帮助基金持有人获得财富的增加。但目前机构设立基金公司的目的明显只是为了捞取早涝保收的基金管理费收入。至于要不要对基金持有人负责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以至一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们在投资的过程中常常做出一些有损于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事情。基金理财也成了基金持有人的“伤心理财”。实际上,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又制约了基金业的发展。一个很明显的现实是,尽管最近几年基金公司发行的投资基金数量大幅增加,但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却并未增加,甚至还时有下降,新发行的投资基金规模甚至不如基金赎回的份额多。如尽管今年前三季度成立了276只新基金,首发募资规模为4481.73亿元,但今年8月末公募基金规模为27742.41亿元,较去年末的28661亿元下降了918亿元。可以说,改革旱涝保收的基金管理费提取办法已成为中国基金业的当务之急。

  其实,改革基金管理费提取办法的呼吁在市场上由来已久。但之所以迟迟不予以改革,归根到底还在于基金业的定位,基金业是监管部门的特保儿,也是管理层用来维护股市稳定的工具。实际上,正是由于基金管理费的旱涝保收实现了基金业的由小到大。而之所以给予基金业这样的福利待遇,也是需要投资基金听命于监管部门的缘故。比如直到今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征求意见稿,还将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下限从60%提高至80%。证监会希望投资基金维稳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但此举对于基金业的发展明显不利。毕竟目前市场上除了公募基金之外,还有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私募基金、券商、QFII等众多的机构投资者,同时还有持股数量巨大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投资基金已无力主宰股市。在这种背景下,继续拿投资基金当枪使,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让投资基金充当“炮灰”,这对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显然是一种损害。如此一来,中小投资者对于投资基金也就只能是用脚投票了。因此,尽管目前基金业掀起了“基金公司设立热”,但能否转化为投资者的“基金申购热”,前景并不乐观。虽然基金管理费诱惑着中金公司们,但投资者的诱惑又在哪里?

个人简介
资深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21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2001年通过证监会证券投资分析专业资格考试。已在全国主要证券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论、股票炒作心得体会为…
每日关注 更多
皮海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