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监管部门的更多“问政”

曹中铭 原创 | 2013-11-08 08:21 | 收藏 | 投票

        日前,江苏宏宝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依法对其提交的《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江苏宏宝需要就有关 24 个问题作出书面说明和解释。资产重组审查后不是直接上会审核,反而要求上市公司对有关问题进行解释与说明,此现象非常罕见。

        今年5月13日江苏宏宝开始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8月9日复牌后连续12个交易日涨停,此后该股又启动第二波上涨,按停牌前的收盘价测算,其最大涨幅超过4倍,江苏宏宝亦成为下半年来的大牛股。但伴随着该股的上涨,以及相关定期报告的信息披露,市场上亦质疑个中存在内幕交易的行为。虽然监管部门的24问是什么内容还不得而知,但市场上猜测有的内容或许与内幕交易有关。当然,江苏宏宝资产重组最终能否顺利实施,与方案本身有关,显然更与此次对24问的答复是否令监管部门满意更有关。

        对江苏宏宝的24问到底是什么内容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证监会在日常监管中能够不断推陈出新,能够不断以创新手段与方式对市场实施监管。更进一步讲,“问政”式监管与出具关注函等相比,更接“地气”,也更具有威慑力。如果上市公司在答复中涉嫌隐瞒事实或虚假陈述,其资产重组就可能泡汤,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事实上,这并非中国证监会首次实施接“地气”式的监管。今年6月份,因为资产重组,盛运股份曾经遭到中国证监会的“实地核查”,其时该公司的重组方案已经获得并购重组委有条件审核通过。8月份,同样是因为并购重组,ST澄海、佳都新太、荣之联等三家公司遭遇监管部门集体“实地核查”。从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关门看资料进行审核,到监管部门到上市公司“实地核查”与以及发出“24问”,监管模式的创新,凸显出监管理念的新变化。

        A股市场诞生20余年来,历任证监会主席都会强调市场监管的问题,从郭树清到肖钢,我们看到监管思路的与监管方式的巨大变化。无论是郭树清对违法失信行为的“零容忍”,还是肖钢的“钢腕”治市,都体现出积极性的一面。尽管如此,市场上的违规行为仍然前赴后继,络绎不绝,并严重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利益。因此,A股市场的客观现实,要求监管部门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方法上都要与时俱进,“问政”式监管,其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或许江苏宏宝根本不应该遭遇到监管部门的24问,前提条件即是其资产重组方案本身没有任何瑕疵,也不存在其它方面的任何问题,而且,针对市场的质疑,能够主动地进行澄清。对于市场而言,对江苏宏宝的24问,此手段会被继续延用,并对相关上市公司形成一定的威慑力。

         我们期待监管部门能有更多的“问政”出现。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