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家族大股东套现走人敲响警钟

曹中铭 原创 | 2013-02-21 08:3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自上证指数去年12月4日探底1949点之后,股市便开始持续升温,截至目前,股指涨幅已超过25%。与股市升温相对应的,则是大小非减持的升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A股上市公司大小非的减持市值合计达到122.71亿元,为2010年11月份以来27个月的单月最高值。1月份大小非的减持市值较去年12月份增加了40.01亿元,环比增加近五成。

  毫无疑问,大小非减持来势凶猛。而在众多减持的大小非中,华丽家族的大小非减持无疑最吸引市场的“眼球”。如其在今年1月10日减持5695万股之后,1月16日又减持5693万股,1月20日“再接再厉”减持5650万股,华丽家族的两大股东皙哲投资、南江集团轮番上阵,也上演了一幕幕减持股份的大戏。

  限售股解禁后,大小非通过何种方式减持,减持多少股份,只要其履行了法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其实都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华丽家族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却大有“金蝉脱壳”的意味。

  2008年7月份,华丽家族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成功借壳SST新智。三年后的2011年7月,大股东南江集团所持股份解禁。此后,华丽家族重要股东的大肆减持行为开始了,而今年1月份的减持只不过是其疯狂的一个缩影罢了。值得注意的是,王伟林夫妇控制的南江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皙哲投资,最高曾经持有华丽集团55%的股份,而到了今年1月24日,皙哲投资不再持有股份,南江集团持股也只占华丽家族总股本的6.5%,只比第二大股东曾志锋的5.91%多出0.59%。而南江集团之所以持有6.5%的股份,显然是为了保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持股从55%“浓缩”到6.5%,表明有占总股本近一半的股份被减持,华丽家族大股东套现力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从借壳入主上市公司,再到近乎全身而退,华丽家族的重要股东只不过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因此,与其说南江集团等产业资本是“战略投资者”,倒不如说其是“财务投资者”更为贴切。而在王伟林夫妇成功套现10亿元之后,华丽家族的董事长王伟林又于日前宣布辞职。

  从借壳上市跻身于资本市场,再“功成身退”后主动出局,华丽家族留给市场更多的是思考。其一,2011年7月20日,华丽家族第一大股东南江集团开始了减持之旅。资料显示,从当年7月20日到26日四个交易日内,南江集团通过上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股份3059.6万股,套现5.69亿元。此后的减持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伴随着大股东套现减持的,是华丽家族股价的每况愈下与疲软不振。目前的股价,即使考虑到复权的因素,其跌幅也超过50%,也意味着其投资者亏损严重。

  其二,华丽家族大股东大举套现的行为,必将在市场中形成负面效应。近几年新股业绩“变脸”频现,包装粉饰现象横行,这些企业上市的目的,除了能够从资本市场中圈到钱外,更重要的其实还在于今后股份能够高位套现,而原始股东(或发起人股东)由于持股成本极低,通过减持往往能获取巨额的回报。事实上,中小板、创业板常常成为大小非减持的重灾区,与其中的高回报不无关系。毫无疑问,华丽家族借壳后高位套现的行为,其实并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在社会上形成勤奋创业的风气,相反,会助长产业资本、PE/VC的投机之风,如此则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以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其三,借壳上市、资产重组等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但也常常遭遇诟病。试想,如果A股市场中禁止借壳上市、资产重组等行为,华丽家族的大股东是否还存在同样的机会?A股市场因重组而引发的内幕交易行为是否会更少?广大“后短后觉”的中小投资者受到的伤害是否会更少呢?这个问题其实已无须笔者来回答。

  华丽家族大股东套现走人,虽说是出于“海外事业发展的需要”,但该事实也说明,在上市公司实现全流通之后,全流通的风险已开始伸向市场的多个角落,而这却是投资者不可不防的。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