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走了 “郭氏新政”的灵魂不能走

曹中铭 原创 | 2013-03-22 08:11 | 收藏 | 投票

        3月17日,中国证监会迎来第七任主席肖钢,而此前郭树清调任山东的传闻也变成了现实,中国证监会主席再现“新老交替”。尽管新任主席肖钢表示将“保持政策连续性”,但在任期内到底会推出什么样的新举措,无疑是市场最为关注的。

        还在传闻出现时,网上挽留郭树清的声音并不少见,从侧面说明投资者对郭树清还是肯定的,近七成网友对“郭氏新政”持认可态度同样作出了诠释。在前六任证监会主席中,尚福林任期最长,前后近9年,而郭树清的任期则是最短的,只有506天。但在郭树清不到1年半的任期内,几乎每七天就会出台一项政策或办法,是其所有前任均没有达到的高度,而且,郭树清亦被称为“最忙主席”。

        尽管郭树清在履职期间对上市公司分红、新股发行制度、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行完善,但个中同样暴露出不少问题与缺陷。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虽然进一步深化了,但“三高”现象并未杜绝;A股市场“圈钱市”的闹剧仍然在上演;特别是,在连续两年“熊霸全球”之后,当去年A股市场延续低迷走势,而新股发行仍然源源不断投资者纷纷呼吁暂停时,监管部门却以“市场化”来进行搪塞,凸显出监管的缺失与缺位。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证监会主席出现变动,虽然市场上也出现了“阴谋论”的传闻,但其实并不意外。重要的是,鉴于投资者对于郭树清推出的一系列新政的认可,在郭树清离开证监会之后,正如肖钢所言,“郭氏新政”应该保持其“连续性”,而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郭树清对市场制度进行完善最可取之处,主要在于其改革的力度与深度,表现在其敢于触动市场相关各方的利益。以退市制度为例。尚福林担任主席期间,虽然也有40余家上市公司“被退市”,但在后期,退市制度已形同虚设。应该说,在这点上,尚福林是须承担一定责任的,毕竟,其并非没有时间对退市制度进行完善。而郭树清在履职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即推出了退市新规。如果没有触动利益集团与权贵资本的勇气与决心,是很难做到的。如果郭树清要敷衍塞责的话,其大可以采取“拖”的办法留给下任来处理。

        其次,对违法失信行为“零”容忍是“郭氏新政”又一个重要的内涵。正如“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无论监管部门如何高喊对违规行为要严惩,如果不付诸实施,那不过只是口号而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打击内幕交易行为上,郭树清著名的“白菜论”颇受瞩目。来自证监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证监会共新增案件调查1458起,而2012年全年共受理证券期货违法违规线索380起,比上年增长31%;新增案件调查316起,增长21%;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33起,增长32%。数据说明对违规行为打击的力度越来越大。

        其三,虽然在市场呼吁暂停新股发行问题上,监管部门产生了失误,但郭树清在日常调研、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中小投资者的交流上颇贴近市场。郭树清曾表态称,欢迎市场的批评,也能接受批评,此态度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不贴近市场,不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最底层的声音听不到,市场的呼声不知道,当然无法使监管更有针对性。此外,郭树清在引资、券商创新等方面均有可圈可点的举措。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能寄希望于一人,郭树清走了,但其深化制度改革、严惩违规行为以及贴近市场的作风等,却值得后任学习与借鉴。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