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随笔——调控房价的关键手段是产业链变革

丁兴发 原创 | 2013-03-27 13:27 | 收藏 | 投票

     最近再次将中国房地产推向焦点关注峰值的是,房产新政。房产新政的主体内容剑指房价。房产价格控制的路径是二手房税收。从交易环节控制需求,控制需求,而不是满足需求。这是中国式样的地产调控。

     在此前的三限政策对房价的抑制落空之后,房地产调控主义者有点着急,着急就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治标不治本的手段。价格表现,是贴合供需关系的。价格的起落,内在的反应是供需。这原本是可以达成社会共识的道理,却成为调控主义者们无法正视的短板。

     中国房地产价格失控了吗?没有,一直都没有。他本身就反应着供求关系。是供求关系的正常反馈。如果说,中国房地产价格存在失控的迹象,是政府无法对房价控制。政府想要房价走缓和点,可是市场的表现不听话。这种不听话,跟政府对着干,政府着急,政府的威望何在呢?所以,政府是一定要打压房价的。

      这里我们一定要拷问一下政府?你为什么只是从需求的角度调配地产产品。抑制需求而不是增加供给,这难道不是不公平的事情吗?如果,政府可以将土地资源大量供给,土地价格就会大为降低。如果,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可以放大到广阔的城镇集体土地开发,是否我们的什么地王创新高的神话可以少很多很多,是否因此而刺激老百姓的价格上涨预期的神经,也会放松些?政府,没有着手在土地问题上下功夫解决问题的原因,恰恰在于,现有利益格局的关键,就在土地。国有土地是政府可以支配的。放弃对地权利益的绝对支配,政府会愿意?这是供给的一个层面,难以解决的层面。我们就从来没有见到政府在土地配给上大力度出政策。反而是控制什么小产权房,以非法的论调。控制小产权房,就是控制供给。而且这个控制,是减少供给。这是很鲜活的一个讽刺!如果,你真正想为普罗大众解决价格问题,就一定要在供需关系紧平衡偏向供给层面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增加供给,缓解过紧的平衡呀。

      出现这样难以自圆其说的结构矛盾,反应着调控主义者们什么样的心态呢?不如,政府对房地产来一个休克疗法。就是,全部压价50%销售,而且你不销售,囤货超期的,一律没收。看大家乐意不乐意。这样,咱老百姓高兴呀。可是,政府可以吗?当然不可以。政府大量的钢铁企业,大量的水泥建材企业,大量的高价位的土地储备,从此就无法借助市场的力量去获取利润了,只有大量的倒闭。游戏就回到政府自己去玩的尴尬状况了。房地产的游戏,没有市场自由交易权,是无法继续发展下去的。这一点,在此可以断言。而且可以大声断言!

      所以说,房产新政的二手房交易控制手段,是大大的值得反对的。也正如当年国家搞出《新劳动合同法》一样,只保护劳工的受雇权,而不给雇主的解雇权一样。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是沿海需要大量劳工企业生存无法保障。倒闭潮由此而来。最后受到严重影响的,你以为是雇主吗?错,恰恰是劳工。这是社会就业公平的一个大讽刺。今天,这个讽刺再次从地产新政上看到。

     对于调控主义者而言,真正要下手的地方,是要充分为市场经济注入活力。要将权力借助各类国有资源入股市场的部分,充分革除掉。构建供需双方都可以玩下去的公平交易的游戏规则,对欺骗,隐瞒,虚假等等不公平行为进行严格惩处,依托法制的力量,而非政府管制的力量,建构市场的外在平衡,才可以做好政府的事情。房地产业,尤其如是。调控主义者,需要平衡价格部分,一定要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功夫。

     产业链上,首要的是大力度整合钢铁企业。整合钢企之后,可以获取资源定价权,从而降低社会成本,也可以降低开发企业利用钢企的生存要素博弈市场机会成本,从而获取超值利润空间的预期。改革地权,尤其是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之机,有效整合集体土地资源,从而与传统的城市土地同台竞争。要素价格降低,可以推动有效供给的增加,这可以缓解过紧的住房供给推动价格上升的动力。此外,大力度倡导居者有其住,而非居者有其屋的社会观念。摒弃任何人为调控市场的想法。中国的房地产游戏才可以健康地继续下去。

      这一点,或许真的需要调控主义者们深思!还给市场一个公平的交易环境吧。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市场。不是救济。福利主义,从来就没有证明到,是全球公行的好东西。今天的中国,正陷入福利主义的陷阱中。不及时回头,难以上岸。

     社会保障,重点在穷人的生计问题上。救穷,而非救懒,这句话从新任财政部长口中讲出来,或许正是福利主义思路发生适度改变的一个折射。无疑,这种折射是值得肯定的。商品房,是生计产品吗?当然不是。去调控价格而对接穷人的需求,真的是有点牛头不对马嘴。政府要调控的,就是保障房。

     大力度建设保障房,尤其是廉租房对接中低收入阶层的需求,或许才是最有效的需求导引。

    

 

   

个人简介
诚实,善良,敬业可以包容我的人生观。
每日关注 更多
丁兴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