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创新勿陷入舍本逐末的泥潭

曹中铭 原创 | 2013-05-15 08:13 | 收藏 | 投票

  备受关注的2013年券商创新大会5月8日在北京召开,与此前市场预料的一样,此次券商创新大会的主题不在创新,而是注重风险控制,大会上也明确了今年券商创新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巩固、深化、完善、提高”。因此,与其说5月8日的大会是一次创新大会,倒不如说是风控大会、规范大会,这从参会的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讲话中得到了印证。

  与去年的券商创新大会相比,今年则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其一,去年大会召开之前,监管部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各券商也作好充分的准备,今年监管部门仅仅只是提前进行了通知。其二,去年创新大会期间,针对各项议题与方案等,监管部门实施了分组讨论,并且气氛十分热烈,今年的大会更像是“大会”,几位发言人作了大会发言,强调了相关事项。其三,去年创新大会期间,其时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亲临现场,并作了长达80分钟的大会发言,而今年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并未露面,规格亦明显下降。其四,去年大会期间监管部门推出11条创新举措,今年仅仅只要求“巩固、深化、完善、提高”。

  其实,在A股市场中创新并非什么新生事物,早在尚福林任证监会主席时,就常常提出券商要在创新中发展。此前,由于受到限制,券商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经纪、自营、投行等三大传统业务来维持,其中,经纪业务在券商收入中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国内券商因之常常陷入靠“天”吃饭的困境。如果市场行情低迷,券商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在此背景下,为数不少的券商纷纷铤而走险走上了违规之路,并最终不得不与资本市场“永别”。

  就像资产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一样,创新亦是券商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创新,2010年至2012年A股连续三年“熊霸全球”期间,券商该如何渡过难关?10年前券商频现违规那一幕是否会重演?但因为有了创新,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如2012年券商行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4.77%、16.37%,但值得关注的是行业盈利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如一直占据业绩七成以上比重的经纪业务收入占比首次低于40%。一些创新业务像融资融券等正步入高速成长阶段,为某些试点券商的业绩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推出,不仅改变了券商靠“天”吃饭的生存环境,也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事实上,A股市场前几年频现熊市,但券商并没有出现全行业性的亏损,与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创新业务为券商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积极性与希望,监管部门所以才对券商创新给予支持。即使是在今年的券商创新大会上,虽然监管部门重点在强调风控,但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在会上同样表示,必须坚定不移、深入持久地推进创新发展。这说明,市场对于券商创新业务转向的担忧根本没有必要,监管部门不仅不会转向,反而还要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

  当然,在券商创新业务为其带来利益的同时,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舍本逐末等不良现象也出现了,这也是监管部门在创新大会上强化风控的根本原因。如有的券商“创新”地用专项计划对接小集合,以达到监管套利的目的;再如去年券商创新11条中监管部门提出要“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结果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就产生了急剧的膨胀,从去年的3000多亿元飙升至目前的超过2万亿,增长达6倍之多。并且,像海通证券“创新”推出的“一海通财”系列产品,还存在违规行为,该理财产品不仅属于现行监管规则未予明确的创新型产品,而且券商未按照相关规定,向监管部门履行创新产品方案报送义务。

  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券商创新业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高券商的抗风险能力与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在于促进国内券商做大做强与今后走出国门的需要。毕竟,国内券商不可能一直总是“窝里斗”,而应该走出国门,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争夺话语权与定价权。此前国资被贱卖,A股常常被境外投行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故事,不能再重演了。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