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深陷前所未有的危局

郭施亮 原创 | 2013-07-30 06:5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五年前的A股在一年内暴跌超70%,当时的股票价格缩水程度创出全球之最。如今,A股维持长期阴跌的走势,自3478高点调整至今累计跌幅高达43%。虽然近几年股票价格的缩水速度远不如五年前的金融风波,但是长年阴跌的行情却让国内投资者饱受煎熬。

  单纯从指数点位分析,2008年沪市最低位为1664点,对应的流通市值约为3.6万亿,平均股价约为5.6元以及对应的市盈率约为16倍。截至今年7月29日收盘,沪市收盘点位为1976点,较1664低点上升了18%。然而,当前沪市的流通市值为12.43万亿,较2008年的流通市值上浮超2倍。而当前沪市的平均股价仅为5.45元,对应动态市盈率8.76倍,静态市盈率为11.6倍。从上述数据对比可见,当前股市已有价值投资的优势。

  针对上述分析,相信不少投资者会认为,由于大部分权重品种在沪市中的占比权数很大,而这些权数将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了市场真实的价值水平。的确,按照近期的数据为例,银行板块的动态市盈率已然跌破8倍,较国际银行业15倍的平均PE值已有不少的距离。另外,石油化工、煤炭、公共交通等品种的市场动态PE值已然低于市场合理的价值水平。若剔除占比权数很大的部分权重品种,沪市真实的PE值或提升至15倍以上。

  需要一提的是,深市的数据可参考性较沪市高。同样以今年7月29日的数据为分析时点,当前深市的流通市值约2.6万亿,平均股价为7.19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约为21.5倍。若以此数据与2005年或2008年最低值相比,当前的市场已具价值投资的优势。

  尽管股市的投资价值已逐渐显现,但是股市何时展开真正的反弹行情才是多数股民关心的问题。不过,纵观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A股却深陷着前所未有的危局。笔者郭施亮认为,股市的投资价值优势虽有所体现,但是在这样不明朗的大环境下,股市长期低位震荡或许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趋势,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地方债务风波席卷全国,国有股套现浪潮涌现。有数据统计,当前国内的地方债务约有14万亿,但是加上隐性债务11万亿,即地方债务规模或达到25万亿。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性的债务余额为38475.81亿元,其中9个省会城市的地方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更有地方达到219.57%的债务率。按照国际100%的债务率警戒标准,中国36个被抽查的地方中就有9个省会城市出现超标的现象,超标率达到25%。当前属于地方债务的偿还高峰期,除了2011至2012年以及2016至2018年的债务占比达到40%外,其余年份的地方债务占比总量也达到15%左右。于是,为了达到偿还债务的目的,具有地方背景的上市公司将会涌现出套现潮。随着2013年限售股解禁高峰的来袭,配合地方债务偿还高潮的出现,国有股套现现象将会接连不断,对股市的冲击也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土地出让金收入继续成为地方偿债的主力,而地方严控出让金的现象直接导致房价的高居不下,由此制约了国内大部分的流动性。根据数据统计,全国约有54.64%的地方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地方债务偿还的抵押,而且房地产业相关税收占比全国财政收入高达15%。由于国内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且国内货币贬值速度惊人,于是作为应对货币贬值以及通胀压力的房地产必然成为投资资金的首选。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地方债务偿还高峰以及国内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或者地方不愿意看到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降。一旦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降的走势,这种负面影响无论对国家还是地方都是致命性的。因此,中国房地产业控制了大部分的流动性,而这些流动性在短期内也无法规模式的回流股市。

  第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管理层强调逐渐淡化过去投资推动经济的发展模式,以盘活存量资金取代过量投放的形式。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是去杠杆化的时代,而前期的过度投放现象,终究需要得到处理。根据数据显示,当前M2余额高达104.21万亿,而产出GDP仅为51.9万亿,两者之比高达2:1。再以过去年均18%的M2余额增速对比分析,今年年初管理层制定13%的M2余额增速目标,而今年上半年却产生出15%的M2增速均值。可见,未来国家不大可能沿用过去单纯加大货币投放的刺激形式,拟长期收紧货币以消化过去累积的投入量。货币政策作为股市涨跌的风向标,若货币政策长期收紧,对股市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虽说目前中国约有百万亿的存款,如果能够充分盘活这些存量资金对股市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是国内百姓受到长期的消费观念影响,盘活这些资金或许是一个大难题。

  第四、造假违规、圈钱行为等现象致使A股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尽管IPO融资已经停发近一年,但是再融资现象却愈演愈烈。根据数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再融资数额超过2200亿元,已然超过2012年全年的IPO融资数额。纵观过去三年,国内股市IPO融资总额高达8000多亿,而再融资额度却超过万亿。长期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也是直接导致股市长期低迷的根源。另外,造假违规以及上市公司高管频频减持套现的行为也受到股民的痛斥。正如某学者所言,中国股市已经烂透了。

  笔者郭施亮认为,一个国家的股市是否具备投资价值并非单纯以市场数据就能够衡量。在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不明朗的环境下,股市就是经济的最好反映。经济遭遇困境,股市也难以特立独行。当然,如果配合中国股市极不健全的机制,则股市翻身恐怕是一场梦!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